2016.02.15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籌備處於太平洋日報13版刊登全國公告,公開募集會員。
2016.02.16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籌備處舉辦第一次籌備會議,發起人推舉廖新田、白適銘、廖仁義、蔣伯欣、林以珞、林振莖、石隆盛共7人組成籌備委員會,推選廖新田為主任委員;另討論章程草案、入會方式、籌備期間收支等事項。
2016.03.05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第二次籌備會議。
2016.03.23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籌備處廖新田主任委員及執行秘書杜士宜,赴文化部拜訪藝術發展司梁永斐司長及視覺藝術科亢寶琴科長,邀請出席成立大會活動,並廣泛交流意見並討論未來合作之可能。
2016.03.25
2016年3月25日美術節下午3時25分,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舉辦成立暨第一次會員大會,歷史博物館張譽騰館長、總統府黃光男國策顧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王秀雄名譽教授及廖修平講座教授,皆親自出席表達鼓勵及祝福,近百位藝文界先進及學子亦共同見證戰後第一個台灣藝術史民間團體的誕生。
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出第一屆理事及監事,理事當選人數計13人:廖新田、廖仁義、蔣伯欣、李思賢、林振莖、林明賢、賴明珠、黃冬富、余青勳、施慧美、張正霖、陳曼華、莊育振,候補理事計3人:曾長生、李亦晟、林柏亭;監事當選人數計3人:石隆盛、劉碧旭、林以珞,候補監事計1人:鄭友寧。
當天同時舉辦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選舉第一屆常務理事、常務監事及理事長,常務理事當選人數計3人:廖新田、廖仁義、林振莖,廖新田並當選為理事長;常務監事當選人數計1人:劉碧旭。
2016.04.07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仁義常務理事來訪學會辦公室,與廖新田理事長討論會務,提供以下建議:1.由學會為每位理監事及工作人員印製名片及聘書;2.學會應結合相關系所資源,包括北藝大博物館所及台師大藝史所;3.討論與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合辦陳慧坤展覽一事。
2016.04.08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臉書專頁正式上線: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ArtHistoryAssociation/
2016.04.08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偕同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劉俊裕理事長及吳介祥理事拜訪鄭麗君立法委員,報告本會未來運作計畫並提供成立相關報導,同時針對台灣文化政策與藝術議題廣泛交流意見,獲致許多未來合作共識。
2016.04.11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及杜士宜執行秘書,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拜會獎助組洪意如總監及研究發展組孫華翔總監,報告學會成立及會務規劃,討論台灣藝術史研究資料庫盤點計畫、台灣藝術史研究者資料庫計畫、大數據台灣藝術史辭典計畫、台灣藝術史論發展調查計畫、世界藝術史/家學/協會調查計畫(文件、網頁、任務、歷史)等事項,雙方就台灣藝術史學的發展及願景進行廣泛交流。國藝會對於學會的成立充滿祝福及期許,也希望未來雙方能並肩合作,共創台灣藝術史研究的榮景。
2016.04.13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陳立栢董事長及何冠儀助理來訪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辦公室,與學會廖新田理事長商討徵選博碩士生進行陳澄波藝術研究,擬由基金會提供獎學金及其他資源,受獎助之研究生定期提報成果,研究計畫完成後出版。
2016.05.02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及杜士宜執行秘書,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保堯教授的協助聯繫下,拜會國立臺灣美術館蕭宗煌館長及研究發展組林明賢組長,報告學會的會務規劃及未來願景,也希望日後與國美館有更密切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台灣藝術史的研究發展。
2016.05.21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第一屆第二次理事及監事召開聯席會議,報告會務進度,並針對未來規劃進行廣泛討論。
2016.05.30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拜訪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蒲浩志館長,商討蒲添生雕塑紀念導覽手冊出版事宜,包括專文撰寫及英文翻譯等。
2016.05.30
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石隆盛執行長及畫廊協會/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柯人鳳執行長來訪,商談與學會合作推動台灣藝術資料庫建置案,計劃以1960及1970年代創作者及藝文環境發展為目標對象,進行該藝術世代之研究。目前由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負責規劃專案,與學會討論協調後,向文化部、國藝會、科技部或華藝公司提案,爭取研究獎補助經費,執行2至3年的計畫。待本案初步展現成效後,考慮向企業申請更長期(例如10年期)的財務支援,持續推動這個資料庫的維運及擴充。
2016.06.11
「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由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合辦,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由陳曼華理事代表出席,並於開場時宣讀「用真正的作為疼惜在地美學實踐」公開聲明,表達對文化部及台灣社會的期待──重視本土藝術發展的價值、正視藝術史論述人才的斷層危機、擴大產官學合作盤點與研究台灣藝術資源、培養政府文化行政者宏觀的台灣藝文視野、紮根台灣藝術史教育,希望文化部透過跨部會溝通機制及新文化政策新思維,整合台灣的文化政策、藝術教育系統及藝術協力機制,讓台灣藝術的故事成為人民文化認同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
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本次論壇時,強調「藝術史」在「台灣文化總體營造」政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要讓國民更認識台灣的藝術家與作品。鄭部長認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應該紮紮實實從土地裡長出來,面對台灣文化與歷史記憶的斷裂,「藝術史」將是文化保存與歷史感重建的核心,台灣應該改變過去關於國史的概念,從藝術、生活、社會、技術等面向,由下而上重新建構這塊土地的歷史記憶,並且結合教育紮根與現代資訊科技,深化台灣人民的歷史感,同時鼓勵文化保存與加值運用的新創意。
2016.06.23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莊育振理事來訪學會辦公室,與廖新田理事長共同商討學會網站架設事宜,擬委託具設計專才人士協助設計網站頁面,餘則委託莊理事及其助理協助規劃。
2016.06.27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拜訪白鷺鷥文教基金會陳郁秀董事長,雙方討論舉辦陳慧坤展覽一事,並達成許多未來合作共識。
2016.07.02
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戰後臺灣美術發展系列學術研討會」,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擔任協辦單位,以「鄉土‧現實‧歷史旁白」為主軸,討論議題包括:1、以當代之眼重新詮釋與深論鄉土美術的發展脈絡與時代意義。2、針對過去研究者所忽視或曲解的左翼現實主義發展進行探討。3、關注未被正視的七○年代的現代美術發展。本次研討會由任職於國美館研究發展組,亦是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的林明賢與林振莖策劃,參與論文發表及討論的眾多學者也是學會重要成員。
本次研討會安排5位學者專家發表論文─謝東山,「臺灣鄉土美術的質與量」、廖新田,「臺灣鄉土美術運動中的中國想像」、白適銘,「外來者或內在者?-七○年代臺灣風景畫環境經驗建構問題探析」、龔卓軍,「不受治理的藝術:國家視野之外的七○年代臺灣美術」、盛鎧,「創造鄉土詩境:1970年代的臺灣美術與鄉土運動」,並邀請林保堯、黃冬富、蕭瓊瑞、廖仁義、楊永源共同參與主持及討論,透過多元嶄新的視角,重新檢視七○年代的臺灣美術發展。
2016.08.17
「複觀─2016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於8月17日至29日在新竹生活美學館美藝堂登場,8月21日上午10時30分舉辦開幕茶會。恭賀本會成員吳盈諄、許懿尹,榮獲藝術評論類鴻梅新人獎!
2016.09.22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協辦「2016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暨藝術評論發表會」,基金會王靜秋執行長及林秀叡策展人造訪台藝大人文學院,與學會廖新田理事長會晤。
2016.10.03
「複觀─2016鴻梅新人獎巡迴展」自9月26日起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展出,本活動由台藝大人文學院及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協辦「複觀─2016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暨「藝術評論發表會」。於105年10月3日舉辦「開幕茶會暨藝術評論發表會」,開幕茶會邀請台藝大陳志誠校長、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陳添順董事長、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致詞,表達鼓勵與支持青年創作與藝術評論書寫之意。
本次巡迴展特別規劃「藝術評論發表會」,由學會理事長、台藝大人文學院廖新田院長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台灣藝術史領域之學者專家擔任評論人─其中賴明珠老師、姜麗華老師、施慧美老師、陳曼華老師等均為學會成員。發表人胡鐘尹、吳盈諄(學會會員)、彭康家、許懿尹(學會會員)、林秀蓁,分別對五位藝術家─謝均涵、余昇叡、林庭如、馬如龍、陳鏘旭的作品進行評論發表,從不同角度探索藝術。評論人從藝術概念、藝術詮釋、藝評書寫方式等面向,給予許多寶貴的意見。發表者與現場觀眾皆受益良多!
2016.10.05
恭喜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成員姜麗華老師與呂筱渝博士合著出版新書《過程中的女性主體─臺灣女性藝術家的陰性特質調查研究》(Woman-as-subject in process A Survey on the Femininity of Taiwanese Woman Artists)!姜老師與呂博士的新書《過程中的女性主體─臺灣女性藝術家的陰性特質調查研究》,分別針對十八位不同世代的臺灣女性藝術家進行深度訪談和調查研究,並藉由當代各種藝術理論、哲學思潮、精神分析觀點與女性主義思想,檢驗台灣女性藝術家對於陰性特質的見解,挖掘台灣女性藝術家的深度與內涵,進而建立一份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創作的內在圖譜。本書榮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出版。
2016.10.09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協辦「複觀─2016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暨「藝術評論發表會」。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展出,觀展人潮絡繹不絕。「創作」與「評論」雙軌並行的展示模式,開啟藝術家與評論者合作對話的平台,藉由評論,作品獲得更深入的剖析,彰顯其文化藝術的價值。此外,「鴻梅新人獎」對青年學子亦有激勵作用。展覽已於10月9日落幕,獲得各界好評,活動順利圓滿!
2016.10.13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及白適銘秘書長,拜會國史館吳密察館長,報告學會成立及明年年會研討會將邀請國外藝術史學會理事長來臺演講,串連國際藝術史網絡。
廖理事長向吳館長提到台灣藝術史應是國家歷史的一部分;吳館長是台灣史專家,勉勵學會要做史料整編的工作,並表示文化部應建立一個長期維運的藝術資料庫,建立檔案及史料。此外,台灣藝術史納入課程,有助於紮根培育相關專業人才。雙方就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的發展及願景進行討論,此次請益對本會未來發展方向有重要助益。
2016.10.17
傅狷夫書畫學會委託本會執行「傅狷夫書畫資料庫建置計畫」,計畫為期一年。本案將建立傅狷夫書畫研究重要資料庫,並提供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平台。
傅狷夫書畫學會羅振賢理事長、銘傳大學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何堯智教授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對此案開展皆樂見其成。羅理事長肯定本會逐步建立台灣藝術史研究基礎,並表達期許之意;廖理事長表示將從藝術家的生平、紀事、承傳、作品、文獻、出版等面向廣泛蒐集資料,並從歷史的橫向與縱向發展形塑史觀。
2016.10.29
本會理事陳曼華甫以《藝術與文化政治:戰後台灣藝術的主體形構》論文取得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學位。該研究彙整從戰後到1990年代台灣藝術所經歷主體化歷程。以文本文獻與口述史料等作論述與分析,探究西方歷史因素影響台灣藝術的發展,並以文化政治之視角檢視台灣藝術的主體化。
研究中提出三個階段性時期,首先論述1950-1960年代間,戰後台灣藝術界如何接受西方美術教育,與西方美術潮流對台灣的影響;1970年代,本土意識與西方化的爭議與扎根;以及1980-1990年代,以台北市立美術館中政治權力為案例,探討現代藝術的體制化影響。文末提及台灣藝術除了釐清自身意義以回應公眾社會之期望,同時必須檢視主體外在的權力結構,更完整台灣藝術主體性之所在。
2016.10.30
報載,台灣文學學會於2016年10月30日成立,以推廣台灣文學之教學、研究、創作、翻譯與應用,以及促進國內外合作、交流為宗旨。學會歷經半年時間籌備,由鄭邦鎮、莊萬壽、陳萬益先後接棒籌組,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館舉行成立大會,通過章程,並順利選出林淇瀁、黃美娥、李癸雲、鍾秀梅、林芳玫、林巾力、江寶釵、蔡造珉、陳惠齡、張靜茹、黃惠禎等11人為理事;柳書琴、翁聖峯、蘇碩斌等3人為監事。其中,國北教大台文所教授林淇瀁(筆名向陽)為理事長、台灣大學台文所所長黃美娥為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柳書琴教授為常務監事。理事長林淇瀁表示「剛誕生的台灣文學學會猶如一株幼苗,需要陽光、空氣和雨水,讓她長成大樹,深植於我們的土地,蔚蔭我們的下一代。」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也在今年稍早成立,台灣文學藝術雙輪,巧合啟航。
2016.11
本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認證》進行學術合作,由本會成員姜麗華、劉碧旭、林怡彤、林以珞、張乃予會員撰寫。《藝術認證》70期以攝影為專題─每張照片都有秘密,透過評論者專訪當代攝影創作者,增進攝影議題的思考與討論。評論者梳理問題意識,紀錄攝影家的創作動機與概念,進而深入剖析及詮釋作品的意涵。藉由評論者的發問引領讀者進入攝影藝術的世界貼近攝影家的創作意念及其作品的內涵與價值。
2016.11.07
恭喜學會理事長廖新田、理事賴明珠、會員盛鎧出版台灣美術家傳記!新書發表會於11月7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此次藝術家出版社共出版七冊《清趣‧瘦金‧莊嚴》、《勇者‧精進‧楊啓東》、《巨岩‧豐原‧葉火城》、《瑰麗‧象徵‧金潤作》、《畫道‧行者‧陳銀輝》、《符號‧跨域‧廖修平》、《溯古‧開今‧傅申》,分別由潘襎、鄭芳和、盛鎧、賴明珠、倪朝龍、廖新田、陸蓉之執筆紀錄七位台灣前輩美術家藝術生涯及其藝術成就。
2016.11.12-2016.11.13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主辦「即視研評──現當代視覺文化研究與評論國際學術論壇」,本會理事長、祕書長及理事參與其中議程。
論壇聚焦於兩個多元性,一是研究對象的多元性,特別是新興媒體出現以來的各種影像傳播類型,另一是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其中包含了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研究的各式取徑。會議將分為三個子題進行研討:子題一「大眾影視傳播媒介」,探討傳播媒介技術面、影視傳播中的視覺文本解讀與分析以及大眾傳媒批判理論;子題二「戰爭與前衛」探討戰爭及其遺緒對於現代與當代藝術創作的影響,以及前衛的批判與實驗、文化政治與時代性、影像的可見與不可見等相關課題;子題三「現代性再思考」探討東亞現代化以來至20世紀兩次大戰期間的藝術運動與都市文化,並對「現代性」之面貌進行深層的再思考。
2016.11.19
學會於105年11月19日下午舉辦首次參訪活動,由廖理事長主持、林于昉醫師主講,吳盈諄、李招瑩、林翰君、邱琳婷、柯人鳳、殷寶寧、郭美瑛、鄭政誠會員參與。本次參訪地點隱身於永康商圈內的「秋惠文庫」,文庫收藏的美術歷史文物多樣,包羅藝術民俗萬象,引領我們進入過往的時光隧道,一探台灣多元豐富的文化面貌。
2016.11.20
本學會會員曾長生博士為台灣第一位藝術評論博士,現任台灣美術院院士,所著作的《美感典藏:近代藝術大師的致命吸引力》新書將於2016年12月出版。本書分為兩篇,由上篇「致命的美感」至下篇「典藏文化」。
2016.11.22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及吳盈諄執行秘書前往拜會台灣文學學會林淇瀁(筆名向陽)理事長,報告學會成立發展近況及明年年會研討會,並請益雙方未來合作方向。廖理事長向林理事長提到台灣藝術史人才培育的艱困,期盼互助合作使文學跨域,達到文學藝術共享。林理事長是台灣知名作家,獲多項文學大獎。未來,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與台灣文學學會可共同合作策劃「台灣沙龍」,結合文學與藝術的對話,甚至擴及台灣電影、音樂、表演等。此次拜會促進兩會相互認識並達成未來交流的共識。
2016.11.27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第一屆第三次理事及監事召開聯席會議,報告會務進度,並針對未來規劃進行廣泛討論。
2016.11.28
本會首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徵稿,為鼓勵更多的書寫參與,擬延長徵稿收件日期至12月3日止。
2016.12
本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認證》進行學術合作,由本會成員張純櫻撰寫典藏選粹專題介紹高美館2013年典藏四件沈昭良〈STAGE〉系列作品:《STAGE#2》(雲林 台灣,2008)、《STAGE#8》(嘉義 台灣,2010)、《STAGE#14》(苗栗 台灣,2010)、《STAGE#21》(台南 台灣,2009)。張純櫻讚譽沈昭良藝術家不只做到Beaument Newhall 對於「紀錄照片」應該能夠確實呈現某一時期文化的影像的要求,而〈STAGE〉畫面中豐富、混搭的視覺符號是轉喻的符碼,供觀賞者觀照並打動觀賞者的情感,是此作品最有價值之處。
2016.12.05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將於12月5日上午10時30分在台藝大圖書館6樓多媒體資訊區舉辦「藝術論壇-台灣藝術的故事」,本會廖新田理事長、賴明珠理事、盛鎧會員、姜麗華會員以及呂筱渝博士發表新書。本次發表新書為《巨岩‧豐原‧葉火城》、《瑰麗‧象徵‧金潤作》、《符號‧跨域‧廖修平》及《過程中的女性主體─臺灣女性藝術家的陰性特質調查研究》四本書,以藝術家個別的生命史為主軸,敘述他們的生命經驗、藝術歷程,以及對臺灣美術發展的貢獻及影響。
2016.12.14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於12月14日下午前往拜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所長,報告學會成立及發展概況。廖理事長向謝所長提及本會承接「傅狷夫書畫資料庫建置計畫」,將建立傅狷夫書畫研究重要資料庫,並提供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平台。謝所長是研究中國近代史、台灣社會經濟史的專家,近年推動台灣史檔案數位典藏不遺餘力。他提及台史所投入台灣前輩藝術家的畫作與文書數位典藏工作,如陳澄波、顏水龍、劉啟祥、陳植棋等人,將過去許多未曾公開的資料整理與數位化,提高資料使用的便利性與加值應用的效益。謝所長認同本會推動台灣藝術史研究風氣,願與本會協辦明年首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並與會分享數位典藏成果。未來,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與臺灣史研究所可就台灣美術數位典藏工作進行請益與交流。
2017.01.14
學會於106年1月14日上午舉辦會員活動,廖新田理事長偕同13位會員參訪廖修平畫室。廖教授相當支持本會,本會成立時他親自前來祝賀並致詞,並給予學會諸多幫助。廖老師向會員們介紹版畫基本原理,如凸版、凹版、平版及孔版技法。他並拿出珍藏的版畫作品和大家分享。會後,廖修平還贈予每位會員兩本書《符號.跨域.廖修平》、《台灣製造藝術:2017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
2017.03.02
本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認證》進行學術合作,引薦會員陳美靜、劉碧旭、張純櫻撰寫《藝術認證》NO.72專文。
陳美靜 / 認識當代原住民藝術關鍵詞─「銜接」、「成為」、「本真性」
劉碧旭 / 當代藝術觀點的創意高齡─何孟娟的〈魏斯貝絲〉系列作品
張純櫻 / 紀實中展現人世的理想美─陳進與她的《香蘭》
2017.03.25
本會召開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第一屆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2017.3.25(六)- 26(日)
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研大樓10樓國際會議廳,本會首次舉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邀請王秀雄榮譽教授主講專題「台灣第一位近代雕塑家黃土水的生涯與藝術-台灣美術史案例耙梳」、陳芳明講座教授主講專題「以台灣文學史的建構看台灣美術史」。本次研討會以「何謂台灣.藝術/美術.史?」、「台灣藝術/美術中的人、事、物」為題,共計發表23篇論文。
與會貴賓台藝大前校長黃光男教授、文化部藝術發展司梁永斐司長、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所長及檔案室王麗蕉主任、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蒲浩志館長、當代藝術館張玉漢副館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王若璇專員、台灣女科技人本會蔡慧玲監事等人。感謝大家蒞臨參與盛會,並支持本會運作發展。
2017.03.25
廖新田理事長於蘋果日報投書「正視台灣藝術史被嚴重邊緣化問題」。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70325/37595575/
2017.03.25
全國文化會議將於9月舉行,首場分區論壇於3月25日屏東開場,邀請全國關心文化藝術各領域的公民針對文化政策白皮書、文化基本法與藝文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這將會是影響台灣未來文化政策制定的關鍵時刻!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擔任計畫主持人之一,預計於6月4日基隆場分區論壇發表本會意見。
2017.03.25
聚雲集團成立當代藝術空間「心動藝術空間」,首展與視盟合作,偕同獨立策展人胡永芬進行策劃,並邀請國內當代優秀藝術家薛保瑕、吳季璁、林書楷、高雅婷、陳萬仁、廖心瑜、謝牧岐等人共襄盛舉,舉辦「極限風景」聯展。本會常務理事廖仁義將於3月26日下午15時擔任與談人。廖常務理事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暨圖書館館長,其學術專長為美學、藝術社會學、歐陸博物館專題。
2017.03.29
陳明惠為本會新會員,她於2017年2月出版《策展.當代美學:身體、性別、離散》一書,內容主要探討當代生活裡關於身體、性別、認同、離散美學之重要議題。該書可見作者的策展實踐與論述,此書出版符合當前台灣及全球當代藝術界對於「策展」日益濃厚的興趣,並回應對此專業領域之日益需求與重視。
2017.03.31
廖新田理事長出席參加文化部台灣藝術史重建計畫第一次諮詢會議。
2017.04.06
本會和北師美術館洽談研討會事宜。
2017.04.07
本會姜麗華會員於2017年4月8日下午2點在書店藝廊舉辦「虛實交錯-臺藝大2016」攝影個展開幕暨導覽。此展攝影記錄她在臺藝大生活的足跡以及巷弄裡那些不起眼角落裡的野花野草。透過姜老師的視角讓人重新觀看生活中被遺忘的一景一物。
2017.04.08-04.09
台北市立美術館於4月8日至4月9日舉辦「檔案轉向:東亞當代藝術與台灣 (1960-1989)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會蔣伯欣理事以「材質的當代性:以『新漢城畫派大展』為中心的考察」為題參與論文發表。此研討會邀請18位國外重要的藝術史學者、美術館策展人、檔案研究者一同研討台灣藝術史與檔案建置的課題。姜苦樂(澳洲雪梨大學藝術史系榮譽教授)以「時間中的檔案,『亞洲現代』歷史中的時間框架」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會中論文匯聚台灣、美國、澳洲、中國、菲律賓、德國、韓國、日本、香港、新加坡之專家學者進行論文發表,共計14篇,並舉辦圓桌論壇分別針對「東亞檔案行動」、「當代東亞及台灣藝術史平台建構」議題進行研討。蔣伯欣助理教授提及檔案不再只是建構線性歷史的實證材料,更是重繪集體記憶的心靈地圖,而檔案的建置與重置,也意味著翻轉東亞藝術系譜的歷史想像與書寫行動,是為檔案轉向(archival turn)的積極意義。
2017.04.08
本會白適銘秘書長策劃「擬劇.身體改編—當代藝術跨域劇場展」,於2017年4月8日下午3點在黎畫廊舉辦展覽開幕式暨表演活動。此展運用當代劇場理論,結合繪畫、錄像、互動裝置及立體等跨領域創作媒材,展現藝術家個人回應外部世界的諸種擬劇手法。
2017.4.14
本會以「台灣藝術史書寫暨相關社群平臺建置與研究計畫」申請國藝會2017年第一期常態補助(藝文環境與發展類)榮獲補助35萬!
「台灣藝術史書寫暨相關社群平臺建置與研究計畫」分為三個服務項目:
一、台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營:旨在培育台灣藝術史青年寫手,以促進藝術書寫風氣。(預計於暑假辦理,相關辦法規劃中,擬邀請專業師資授課傳承前輩藝術書寫經驗)
二、台灣藝術社群經營:經營學會網站及臉書分享藝文訊息、藝術史書籍介紹等,以培養台灣藝文社群人口。
三、學會自主研究:提供政策建言與藝文環境觀察報告。
2017.04
「宗教迷信與藝術自由─1985年張建富事件」由本會陳曼華理事撰文,以1985年張建富事件點出在30幾年前的台灣,藝術的認定可能是由握有權力的「機制」(institution)所決定─美術館及代表美術館的館長。全文出處:https://goo.gl/I5hwHK
2017.04.19
Brandeis University於2017年4月19日舉辦國際會議,以Art in Taiwan(藝術在台灣)為題。本會會員阮圓為Brandeis University教授擔任會議主持人,理事長廖新田、秘書長白適銘、會員盛鎧參與論文發表。此次會議是台灣美術史研究在國外第一次規模最盛大的研討會,也是一次很好的交流經驗。除了台灣學者,還有西方與大陸學者參與研討,壯大研討會的陣容。與會者包含許多年輕學者、博物館研究員和研究生,本會邀請他/她們來臺進行研究。也有台灣人在美國工作及研究的。幾位在美國教書的學者,如Aida Wong教授、潘安儀教授等人在台灣美術史於美國的拓展踏出成功的第一步。白秘書長表示台灣美術史應該有更大的胸懷和眼光,廣納不同研究人才,裡應外合提早為這個學科的國際化努力!。本會會員阮圓為Brandeis University教授擔任會議主持人,理事長廖新田、秘書長白適銘、會員盛鎧參與論文發表。
2017.04.28
本會邀請廖新田、白適銘、賴明珠參與「台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研習營諮詢會議」,針對研習營講師及課程安排進行討論。
2017.04.29-06.04
「進/出『地方』—吳繼濤、姚瑞中的當代風景游牧」於大觀藝術空間展出中!本次展覽之策展人為本會白適銘秘書長。此次展覽展出吳繼濤與姚瑞中近年的風景創作,涉及地方與空間二者辯證關係等,以及安全與威脅、穩定與自由、移動與暫停等衝突的核心。對於創作者來說,進/出「地方」的行動,分別代表「游」與「牧」不同的歷程與結果。而二人游牧風景的交集,在於所謂的「家園的創造」與「家園概念的一體兩面」,顯示著主體位置及客體需求有所不同。故而,風景自此成為一種帶有記憶、書寫及「地方化」特質的社會實踐。
2017.04
藝術認證四月份以「懸疑/藝術」為主,本次議題特賣場的系列主題中,其中二篇為「創作在虛實虛實難辨的臨界張力遊魂—許哲瑜」,為本會會員蔡幸芝老師撰文,本文描寫藝術家許哲瑜以偵探的銳目,探究古老又恆常的記憶、現實與死亡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線描人物創作繪畫、動畫錄像及裝置藝術作品。
以及「期許為時代的紀錄者:專訪許尹齡」由本會會員王思婷碩士研究生撰文,本次專訪以藝術家許尹齡於高美館的展覽《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展》的作品為主,漸次帶讀者深入藝術家的核心創作理念與作品,希冀縮短能縮短大眾對欣賞藝術的距離感。本次「懸疑/藝術」的主題中,兩位會員透過專訪的形式書寫出許哲瑜、許尹齡兩位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2017.05.05
《策展.當代美學:身體、性別、離散》為本會會員陳明惠老師所著,並於2017年2月出版。本書內容主要探討當代生活裡關於身體、性別、認同、離散美學之重要議題。陳明惠老師於5月7日台南政大書城舉辦新書座談會,將分享個人策展歷程,從2010至2016年所策劃的10個國際展覽之經驗與心得。
2017.05
本會姜麗華會員發表專文〈見證還是晃動歷史?——2016臺北雙年展中攝影影像的歷史演繹〉刊登於臺北市立美術館發行的《現代美術》季刊第184期,頁17-27。
2017.05.06-06.04
「墨彩・塵外—郭博州藝術展」,呈現藝術家郭博洲近五年四十餘件的抽象複合媒材繪畫,由本會白適銘秘書長作策展人。此展覽以「大處落墨系列」為創作主軸,以自由又嚴謹的創作形式,以及有形亦復無形的幾何語彙,在相互重疊、撞擊及不斷對話的關係中,營造出自主獨立,以形象跨越形式定義的「墨象」世界。藝術家郭博洲更以複合媒材形塑「類墨跡」、「準色韻」之筆觸痕跡作為主要創作手法。 也廣泛運用蒙太奇(Montage)的手法,將手繪、半自動性技法、版畫轉印與現成物直接拼貼等加以融合,營造出介於二度與三度之間的空間美學。
2017.05.07
本會第二期會訊已於四月份出刊,此會訊為會員專享。本期廖理事長於序言中感謝團隊、理監事與國內外會員的支持,以及大家對台灣藝術史的關心,使得本學走得這麼有勁,致今成果又豐碩。並邀請賴明珠理事擔任主編,以「地方美術的競逐」為題,選錄本會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盛鎧會員共三位所發表的文章,藉以闡述臺灣的地方∕鄉土藝術從二十世紀初至1970年代晚期,被「外來者」與「本土住民」競相建構、爭奪與形塑的歷程。此外,會訊中簡要記錄學會活動與參訪等動態,並介紹台灣藝術史相關專書。
2017.05.07
本會第二期會訊出刊─「地方美術的競逐」。選錄本會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盛鎧會員共三位所發表的文章,藉以闡述臺灣的地方∕鄉土藝術從二十世紀初至1970年代晚期,被「外來者」與「本土住民」競相建構、爭奪與形塑的歷程。此外,會訊中簡要記錄本會活動與參訪等動態,並介紹台灣藝術史相關專書。
2017.05.26
本會為深化年輕世代對台灣藝術史的理解與論述,並鼓勵對台灣藝術史的觀察、思考與實踐能力,特舉辦「台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研習營」,以提升年輕世代對台灣藝術與藝術史的研究風氣及書寫能力。
本次研習營邀請美國康乃爾大學藝術史學系潘安儀教授進行主題演講,並邀請多位具有台灣藝術史研究專長之專家學者: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賴明珠理事、盛鎧副教授、李思賢副教授、張晴文助理教授、邱琳婷助理教授等人進行授課。
活動日期:第一週 2017.09.09.(六)至 10(日);第二週 2017.09.16.(六)至 17(日)。
2017.06.08
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新書 《台灣美術新思路:框架・批評・美學》,收錄論文、藝評、文化評論、兩篇序文及作者自序,合計 29篇,約13萬字。
2017.06.15
本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認證》進行學術合作,由本會李思賢理事、劉碧旭常務監事、張純櫻會員、蔡幸芝會員、陳明惠會員撰寫專文。
第74期《藝術認證》(2017.6月號)議題特賣場以Bring Art to Life為企劃。
蔡幸芝 / 直擊異托邦:「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展覽觀想
李思賢策展 / 紙上藝廊-「黑‧土地‧沁入內裡」
李思賢 / 黑‧土地‧沁入內裡-倪再沁高雄時期水墨中的土地情懷
張純櫻 / 她的生命與藝術:探詢「高雄女兒」許淑真要「告」訴我們的「密」秘劉碧旭 / 穿梭於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創造姿態:解讀席時斌的[時間 / 鑰匙]
陳明惠 / 「高雄獎」的高度、厚度與寬度
2017.6.21
報載,感謝劉星佑編輯採訪報導本會首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文章刊載於《典藏.今藝術》第296期(2017.5月號)。
2017.06.24-08.27
宜蘭美術館策劃「回.家─阮義忠影像回顧展」,展覽中主要系列作品「回家的路上」,可視為對作者家鄉的回顧,更可將所有系列都視為對記憶主體的共住與回歸。如此,「家」不僅做為一個烏托邦式的主題或題材,不再只是某種鄉愁式的懷舊,而是為我們重新塑造某種探索熟悉/陌生的可能。7月8日上午十點半開幕座談會,由本會蔣伯欣理事擔任主持人。
2017.07.07
本會陳曼華理事撰寫〈臺灣藝術史的戰後書寫與對話〉一文,刊登於2017年6月號《國史研究通訊》。該文透過戰後臺灣藝術史書寫中重要文獻,探討臺灣藝術史研究迄今的發展以及研究取向的變化。臺灣藝術研究發展至今,從1950-1970年代文獻資料的累積、1980年代末期開始走向專業的藝術史寫作、1990年代文化研究取徑的加入,到2000年之後對於機制議題的探討,不管在研究方法或研究主題都有蓬勃的發展,也逐漸成為獨立領域。文末並指出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的成立,標記了臺灣藝術史研究從無到有,走向專業化與分殊化的重要歷程。
2017.07
本會第一期通訊上線。首期通訊以「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的展望與挑戰」為題,彙整紀錄了學會成立以來的點點滴滴。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皆在序言中寫下他們推動學會成立的心路歷程與殷切期盼。此外,會訊收錄賴明珠理事、余青勳理事的著作與會員朋友們共享,也感謝林磐聳教授無償提供「我的台灣」手繪畫作為本會通訊封面設計的圖像。
2017.07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自製專題【解嚴三十】邀請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撰寫特稿〈【解嚴三十】後解嚴:台灣藝術更自由、更自主、更自信?〉。1949年5月19日台灣戒嚴,全面遭受綑綁;1987年7月15日解嚴,又煞然鬆解。台灣社會受到影響長達38年又56天,對藝術的衝擊有多少?答案是:和其他領域一樣「巨大而深遠」。解嚴是台灣藝術全面介入社會的重要時間點,台灣藝術史的書寫因此必須重新翻開新的一頁來另立篇章。「讓藝術歸藝術,讓政治歸政治」似乎是過去「自我戒嚴」的藉口,後解嚴時代,台灣藝術工作者積極投入文化改造工程。
解嚴前,藝術創作活動雖標榜擁抱自由精神,但仍然存在各種意識型態,政治的、道德的、性別的禁忌等等。後解嚴的台灣藝術尚未成功,仍須努力尋找與建立自由、自主與自信,那是開放制度下所不能保證,必須是內在發動的自我啟蒙計畫。
2017.07.11
7月11日下午,本會邀請白適銘、賴明珠、姜麗華進行「台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研習營」評選會議。委員們審慎討論,共計錄取17位學員:王思婷、田偲妤、林秀蓁、林雅綸、邱依婷、徐淑賢、張乃予、張加欣、黃郁捷、黃睿文、楊柏賢、楊智凱、楊詠晴、劉星佑、鄭友寧、賴宜青、謝鎮逸(按姓名筆劃排序)。
2017.08.09
本會第3期通訊出刊。本期邀請盛鎧會員擔任主編,以「多元性的系譜」為題,選錄張省卿會員、殷寶寧會員、蔡家丘會員、白適銘秘書長等四篇研究論文。臺灣建築曾存在「德—日—臺」的潛在系譜,臺灣文學與美術也曾有過一支「法—日—臺」的超現實主義系譜。臺灣文化的多元性,正在於其系譜不能僅定於一種起源,對世界主義的追求甚且亦為系譜構成的一支重要脈絡。由此可見臺灣文化的多重層疊的複雜系譜與豐厚內涵,有待我們深入探索。另,為紀念前輩藝術家張義雄於去年2016年5月27日逝世,轉載盛鎧會員〈執著、叛逆和同理心:張義雄的藝術與傳奇〉專文,其亦是臺灣文化多元性的活力之見證。
2017.08
本會第二期通訊上線。
2017.08.11
本會召開傅狷夫書畫資料庫建置計畫焦點會議,邀請蕭瓊瑞、賴香伶、蔣伯欣老師給予傅狷夫網站建置寶貴意見。
2017.08.20-10.29
「他們的年代―重返1930:秋惠文庫收藏繪畫展」以秋惠文庫所收藏的日本、臺灣畫家作品為主,藉由1930年代為主的畫作,吸引觀眾們回到畫家當時生活與創作的年代,回味他們所經歷的生活日常與文化記憶。並邀請本會理事、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的資深評論家賴明珠為本展撰寫評論:https://goo.gl/jzaGRS
2017.08.28
行政院召開「行政院文化會報」第2次會議,由行政院長林全擔任召集人並親自主持,林全表示,健全影視生態與重建台灣藝術史都是重要的文化議題,文化部透過文化會報所設的專案小組機制,持續與中央各部會、地方政府進行溝通協調,目前已有初步成果。未來也請各相關機關(單位),持續關注各項文化議題,共同推動我國文化施政。
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部份,從研究、典藏、數位化與詮釋體系的建構出發,擴充館所能量並建立資源聯盟,再現地方歷史記憶,型塑國家認同與文化情感,累積文化資本與建立當代的、多元的藝術史觀點,從歷史奠基文化的未來發展,呼應蔡英文總統「厚植文化力,打造臺灣文藝復興新時代」的文化政策方向。
全文出處: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8-28/96214
2017.09.02
報載,全國文化會議!文化部長鄭麗君:重建藝術史納入國家預算。
全國文化會議距上屆(2002年)辦理時隔15年。會議將進行兩天(9月2日至9月3日),共有三百多位產官學專家與文化公民代表參與。會議擬定六大議題(文化六力)。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擔任文化白皮書主持人及諮詢委員。
全文出處: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9-02/96669
全國文化會議網路直播:http://nccwp.moc.gov.tw/schedule_15
全國文化會議官方網站:http://nccwp.moc.gov.tw/
2017.10.3
恭喜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榮獲「第106屆蓋提-大學藝術學會年會」 獎助(the CAA-Getty International Program at the College Art Association’s 106 Annual Conference),獲邀參加2018年2月洛杉磯大會並發表台灣藝術史狀況報告。該會於眾多藝術史家及策展人中選出15位得獎者參與盛會並安排特別活動。
2017.10.11
本會與北師美術館合作「日本近代洋畫的養成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由白適銘秘書長籌組研討會議程。此研討會以《近代日本洋画大展》展出作品,及相關藝術家為主要研討對象,邀請臺、日、韓等地區的美術史學者,按日本近代美術發展之脈絡,回應及討論以下五大議題:
一、國家體制與日本近代洋畫的進程
二、畫會活動與日本/東洋概念的形成
三、戰爭與時局美術的視覺化
四、普羅美術與大眾文化
五、殖民地與日本近代洋畫的跨文化現代性
透過以上五大議題,從明治初期到昭和時期之間,日本近代國家體制確立過程中對西方的接觸,經由官展(文展、帝展)與在野美術團體(二科會、1930年協會、獨立美術協會等)的激盪對話,以及進入大正、昭和時期之後,日益強調日本自身的現代文化意識,新興及前衛藝術思想如普羅主義在東亞世界的推展,到影響臺灣/亞洲殖民地美術「地方色彩」觀念之形塑、跨文化現代性之建構等,進行系統性、多線式的學術探討,以饗臺灣聽眾,並激發本地學者對日本近代美術史的研究興趣,達到台日雙方實質上的文化交流。
2017.08.19
國立臺灣美術館以「想像的主體」為題,舉辦研討會,對八○年代開始逐漸建構出的臺灣主體意識的美術發展重新展開深入的探討,以凝聚對臺灣美術之價值與認同的共識。本會白適銘秘書長、黃冬富理事、賴明珠理事、廖仁義理事、張正霖理事、陳曼華理事、林柏亭會員、盛鎧會員、姜麗華會員、邱琳婷會員皆參與此次研討會。
2017.08.22
本會召開第一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2017.08
《藝術認證》第75期(2017.8月號)議題特賣場以借用網路語言「很有事」一詞,對當代水墨藝術各種紛雜現象提出辯證為企劃,龔詩文<現代水墨苦行僧:許雨仁訪談>訪談許雨仁執著東方精神的繪畫表現,在其經歷漂泊世界各地遠離塵囂,極度修練筆墨功夫,儼然台灣當代水墨苦行僧風範。林以珞<最遠也最近的距離-曾霆羽:八零後世代的水墨創作者>訪談八零後世代曾霆羽從承襲學院訓練後的異材質研究,回歸到本身的水墨書寫,最終以「墨條」此媒介以離開水墨的手段敘述水墨本質的歷程。李思賢<當代水墨發展的反思與再釐定>針對當代水墨的多元多樣化已脫離的傳統範疇,水墨史的典範轉移需確認一個新的水墨精神。確認當代新式水墨立下之關鍵位置或意義,為刻不容緩之議題。劉碧旭<復歸於樸,內觀賦形:羅睿琳〔安住〕系列的意境與造型>解析羅睿琳「安住」系列作品,以「復歸於樸」、「內觀賦形」呈現其蘊含老莊思想的心靈探索,將臺灣抽象繪畫東方元素注入當代觀點創新力量。
2017.09.01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廖新田教授。
2017.09.09-09.17
學會於9月9、10日與9月16、17日辦理台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營,研習營邀請美國康乃爾大學藝術史學系潘安儀教授、成功大學歷史系蕭瓊瑞教授進行主題演講,並邀請多位具有台灣藝術史研究專長之專家學者:黃光男教授、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賴明珠理事、盛鎧副教授、李思賢副教授、張晴文助理教授、邱琳婷助理教授等人為徵選的17位青年進行授課。
2017.09.16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盛鎧副教授、潘安儀教授。
2017.09.17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蕭瓊瑞教授。
2017.09.21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邱琳婷助理教授。
2017.9.24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蔣伯欣助理教授。
2017.09.25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白適銘教授、簡瑞榮教授。
朱銘美術館與本會洽談2018年學術研討會合作事宜,希附掛議題「雕塑」。
2017.09.29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李思賢副教授。
2017.10.03
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榮獲「第106屆蓋提-大學藝術學會年會」 獎助(the CAA-Getty International Program at the College Art Association’s 106 Annual Conference),獲邀參加2018年2月洛杉磯大會並發表台灣藝術史狀況報告。該會於眾多藝術史家及策展人中選出15位得獎者參與盛會並安排特別活動。
2017.10.11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賴明珠副教授。
2017.10.13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黃冬富教授。
2017.10.11
恭喜本會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黃冬富理事、曾長生會員出版台灣美術家傳記!「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新書發表會將於11月1日下午2點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此次藝術家出版社共出版十冊─《日盛.雨後.木下靜涯》、《謙和.兼能.蔡草如》、《圓融.沈思.陳英傑》、《原彩.東方.吳昊》、《寂弦.高韻.霍剛》、《現代.水墨.劉國松》、《白色.孤絕.林壽宇》、《元氣.磅礡.莊喆》、《線形.本位.李錫奇》、《綺麗.寫實.陳輝東》,分別由白適銘、黃冬富、陳水財、曾長生、劉永仁、蕭瓊瑞、鄭芳和、潘襎、廖新田、陳長華執筆紀錄十位台灣前輩美術家藝術生涯及其藝術成就。
2017.10.24
國立臺灣美術館辦理「共再生的記憶:2017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暨論壇」。
本次研討會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林明賢理事擔任論文發表主持人,賴瑛瑛會員、柯人鳳會員擔任焦點論壇與談人,黃冬富理事、蔣伯欣理事、白適銘秘書長、林會承會員發表論文。
2017.10.24
本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認證》進行學術合作,由本會李思賢理事、林以珞監事、龔詩文會員、劉碧旭會員撰寫專文。
《藝術認證》第75期(2017.8月號)議題特賣場以借用網路語言「很有事」一詞,對當代水墨藝術各種紛雜現象提出辯證為企劃。
龔詩文 / 現代水墨苦行僧:許雨仁訪談
林以珞 / 最遠也最近的距離-曾霆羽:八零後世代的水墨創作者
李思賢 / 當代水墨發展的反思與再釐定
劉碧旭 / 復歸於樸,內觀賦形:羅睿琳〔安住〕系列的意境與造型
2017.11.09-11.21
本學會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財團法人鴻梅文教基金會合作,辦理2017鴻梅新人獎巡迴展「無人之地」。
本會會員鄭友寧、鄭惠文為此次藝術評論獎得獎者,於11月9日藝評發表會進行發表。藝評會同時邀請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擔任主持人、本會理事施慧美、會員蔡幸芝、會員姜麗華、理事長廖新田、知名藝評人高千惠教授擔任藝評會評論人。
2017.11.07
「2017藝術品科學檢測國家標準學術研討會」為盱衡亞洲各國近年來對於藝術鑑定/價機制建置均投入大量資源並規劃相關鑑定制度及機構。建置我國藝術品檢測國家標準,發展與國際對話之研究平台,特辦理此次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本學會為協辦單位,本會白適銘秘書長擔任研討會焦點論壇主持人。
2017.11.10
2018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年會暨研討會公開徵稿。
學術研討會徵稿主題如下:
一、大會主題:藝術ㄐㄧㄝˋˇ嚴
二、一般議題:臺灣藝術/美術中的人、事、物
三、附加議題(與朱銘美術館合作):造像/破像–論臺灣雕塑發展
2017.11.17
本會廖新田理事長雙新書發表—書寫者與藝術創作者的對話。11月20日發表兩本新書著作,為《線形 本位 李錫奇》,李錫奇的藝術創作,為臺灣現代藝術發展的典範;《台灣美術新思路:框架、批評、美學》收錄廖理事長於2011年至2016年所發表的學術研究專論及文化點評短文,本書以「過去 / 探索台灣美術史書寫的機制與框架」、「現在 / 美學批判介入藝術事件」、「未來 / 開拓台灣藝術家的深度批評視野與創新路徑」三大主題。
2017.11.17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徐文琴教授。
2017.11.18-11.19
國立臺灣美術館辦理「共再生的記憶:2017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暨論壇」。本次研討會內容包含「美術館與當代性」、「藝術史料與檔案平臺」及「藝術修復的前瞻思維」三場焦點論壇,場次議題從原住民藝術論及近現代美術之下的油畫、書畫、雕塑,涉入當代錄像、策展等各領域的美術史,並擴及影像史、建築史、工藝史、視覺文化與思想等周邊範疇的藝術史。
本次研討會廖新田理事長、白適銘秘書長、林明賢理事擔任論文發表主持人,賴瑛瑛會員、柯人鳳會員擔任焦點論壇與談人,黃冬富理事、蔣伯欣理事、白適銘秘書長、林會承會員發表論文。
2017.11.20
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於11/20將發表兩本新書著作,為《線形 本位 李錫奇》,李錫奇的藝術創作,為臺灣現代藝術發展的典範,本書敘述李錫奇的藝術創作生涯,真實照應他畢生對傳統藝術文化與生活議題的關心,更與現代藝術彼此對話,如今擁有臺灣當代藝術先鋒之成就;《台灣美術新思路:框架、批評、美學》收錄廖理事長於2011年至2016年所發表的學術研究專論及文化點評短文,本書以「過去 / 探索台灣美術史書寫的機制與框架」、「現在 / 美學批判介入藝術事件」、「未來 / 開拓台灣藝術家的深度批評視野與創新路徑」三大主題,透過台灣本位、批判性、連結現實的書寫風格,探索台灣美術的發展和回應外在全球化衝擊的新思考與新路徑。發表會當日特別邀請笛子音樂家李錫奇擔任開場演出嘉賓,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黃進龍教授、風景畫家郭明福出席與談。
2017.12.07
《臺灣美術》第110期摘錄四篇文章,四篇內容皆由本會會員:姜麗華、張雅粱、陳美靜、吳盈諄撰寫。
姜麗華/1980年代以攝影介入的「臺灣意識」
張雅粱/書寫臺灣藝術「新」頁:東南亞新住民與臺灣藝術發展
陳美靜/帝國城邊風景:日治時期大稻埕裡的「後巷」風景畫探析
吳盈諄/庶民文化的魔幻光影-論沈昭良的「STAGE」新紀實專題影像
2017.12.15
恭喜本會理事陳曼華完成於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 「藝術與文化政治:戰後台灣藝術的主體形構」,榮獲國立臺灣圖書館106年度臺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博士論文佳作獎 ! 指導教授為顏娟英教授。
2017.12.26
12月26日下午,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偕同該會游文玫秘書長、吳珈瑤媒體公關主任來訪本會。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與本會交流近期活動,並與本會廖新田理事長諮詢藝博會規劃方向。本會亦分享本會創立以來辦理之年度學術研討會、與鴻梅新人獎合辦之巡迴展藝術評論會、青年書寫營、傅狷夫書畫資料庫建置等活動與計畫成果,期待未來與畫廊協會進一步交流合作,達推廣臺灣藝術之成效。
2017.12.26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龔施文副教授。
2017.12
學會第四期會訊出刊,本期邀請本會陳曼華理事擔任主編,以「多樣的研究取徑」為題,選錄陳曼華理事、陳美靜會員、林振莖常務理事等三篇研究論文。臺灣藝術史的書寫自戰後的1950年代開始出現,至今約六十年,雖尚屬於相當稚齡的研究領域,但研究者們努力透過不同的取徑,梳理並詮釋臺灣藝術中的人事物,嘗試更理解臺灣這片土地。
2018.01.07
本會於107年1月6日上午舉辦會員活動,廖新田理事長偕同會員參訪國立歷史博物館董小蕙個展。由廖理事長導覽,介紹藝術家董小蕙與其畫作之分析、畫作的巧思。學會特別邀請到藝術家董小蕙親自解說,董老師分享此次個展作品創作歷程與畫作背後精彩的故事,使與會會員獲益良多。
2018.02.01
本會完成製作「臺灣美術簡史」中英文摺頁,提供會員及各界未來作為國際文化交流之用。12段主題由9位學者負責撰寫,並由名設計家游明龍老師操刀協助設計。非常感謝新竹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慷慨贊助此出版計畫。折頁將於三月底年會會場正式公開,屆時歡迎各界免費索取流通。
2018.02.04
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於2月3日應沖繩美術館之邀主題演講「發現福爾摩沙:臺灣美術發展與日本」 ,簡要介紹台灣近現代美術發展和日本殖民主義的關係。
2018.02.09
恭賀本會廖新田理事長將於107年2月12日榮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2018.02.09
帝圖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本會進行藝術品鑑價。
2018.02.26
報載,本會廖新田理事長受邀赴美國蓋提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參加106屆世界大學藝術年會(College Art Association, CAA),並於洛杉磯蓋提中心發表「台灣現代視覺藝術之興起與文化認同形塑」(The Emergence of Taiwan’s Visual Art and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與世界各國學者交流,並於現場發贈本會紀念章與新製作的台灣美術簡史折頁「台灣美術簡史」。詳細報導參見《蘋果日報》「廖新田專欄:這趟文化外交 讓世界見識到台灣魅力」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0222/1302169
2018.3.20
本會會員李招瑩副教授,現任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2018.03.21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廖新田理事長接受中央廣播電台訪問,分享本會對台灣藝術史之目標與理念,以及第一期全台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自主研究成果。更推廣台灣藝術史的重要性,期許未來更多與各界合作與發展的可能性。
2018.03.24
本會召開辦理第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第一屆第六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2018.03.25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林芊宏教授。
2018.03.24-25
2018學會年會暨研討會與朱銘美術館、師大美術系、台藝大人文學院合作,於3月24日、3月25日於國立師範大學辦理,此次大會主題為「藝術ㄐㄧㄝˋˇ嚴」,一般議題為「臺灣藝術 \美術中的人、事、物」,附加主題為「造像/破像—論臺灣雕塑發展」。經過徵選,最終由19位發表者於大會發表,依文章類型分為8個場次:「戒解嚴」、「建構考」、「書畫析」、「女藝觀」、「雕塑辨」(A)(B)場、「展覽探」、「作品論」。為期兩天之大會開場分別由英國倫敦大學菊池裕子博士演講「Decolonising Knowledge through Transnationalism: the Proposition from ‘East Asia’透過跨國主義去殖民化知識:東亞命題」及藝術家謝里法進行專題演講。大會以綜合座談做結尾,邀請台灣美術相關專家學者對於大會內容進行討論,並與民眾交流。
2018.03.27
本會常務理事兼會員廖仁義助理教授出版新書《審美觀點的當代實踐:藝術評論與策展論述》。( Contemporary Practice of Aesthetic Perspective: Art Criticism and Curatorial Discourse)為自1998年起,眾美學觀點與藝術評論創作的精華。全書呈現美學的思辨軌跡,以及臺灣藝術發展,融合理論研究、展覽策劃與創作評析。
2018.04
傅狷夫書畫資料庫正式上線!本會受傅狷夫書畫研究學會委託,自105年11月耗時一年一個月建置完成「傅狷夫書畫資料庫」,於107年2月24日於「心海生香—傅狷夫書畫學會第一屆會員聯展」正式介紹登場。資料庫分別由生平(含生平、大事年表、傳承、照片集)、典藏(含作品、文物、作品年表)、檔案(含信札、期刊論文、報導、影片、簡報與手稿)、出版品(含書畫集、論文集、專書)等四大項目建立查詢及瀏覽機制,期望能透過電腦化控制與管理,達到資料透明且資料獨立之目的,進而完整呈現傅狷夫先生一生的傑出成就。
2018.04.30
本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認證》進行學術合作,由學會引薦本會會員撰寫專文。
本期第79期《藝術認證》(2018.4月出刊)刊載學會會員鄭友寧、張純櫻、張雅粱專文。
鄭友寧 /生的延續與流轉:以極致工藝探詢生命的橋本雅也與須田悅弘
張純櫻 /沉吟美學的行板:謝素梅的寧靜吶喊
張雅粱 /跨境 聲繫 臺灣情:Yannick Douby專訪
2018.05.11
本會第5期通訊出刊。本期邀請本會施慧美理事擔任主編,以「臺灣民間藝術的今昔」為題,選錄林會承會員、賴明珠理事、李長蔚學者、施慧美理事等四篇研究論文與訪談錄。其中包括了林會承〈台灣家屋的演變〉、賴明珠〈十九至二十世紀初期大溪木器原型的探討〉、李長蔚〈古建築捲棚之演變與發展初探〉,此外,為理解台灣民間藝術的來龍去脈,主編特別訪問了台灣民間藝術蒐藏與研究學者-施翠峰,進行了一場台灣民間藝術的對話,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稿-〈施翠峰教授訪談錄〉。訪談內容包括台灣民間藝術的來源,發展情況、範疇、特點、傳承、題材運用、欣賞與未來發展等等。可視為對台灣民間藝術的入門認識。
2018.05.11
「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以蘊含豐富文化地景與歷史場所的「淡水」作為核心,殷寶寧副教授多年於淡水的持續研究觀察:從組織性設置的「博物館」,到經由文化治理機構所認可的「文化資產」,一直到「文化景觀」變遷三者之間有機的辯證關係,不斷激發彼此間的相關課題激盪出的文化政策、地方治理、文化資產保存等課題,殷寶寧副教授梳理從理論改唸到實踐場域的辯證思考。書名: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作者:殷寶寧,出版日期:2018年5月4日。
2018.05.17
本會會員廖凰玎律師將於5/20 (日)在臺中大墩文化中心視廳放映室進行藝術契約校園巡迴推廣講座,講題為「藝術授權契約」。講座中可瞭解:標的、授權費用 (授權金)、授權的權利 (內容、利用形式)-1. 授權利用形式、2. 授權時間、3. 授權區域、範圍、4. 專屬授權、非專屬;著作人格權尊重與約定、著作權擔保、違約金等資訊。主辦單位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為學會會員。
2018.05.17
2018台灣美術院馬來西亞展「台灣製造藝術:二O一八台灣美術院-馬來西亞展」,知名設計師游明龍展出的「台灣II」,為學會今年發行的「台灣美術簡史」折頁封面。
2018.06.06
本會進行自主研究「全台灣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訪問廖仁義副教授。
2018.06.12
本會理事暨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黃冬富於今年6月出版個人新書《踏實.穩健.韌性:戰後臺灣小學美術師資養成教育》。本書匯集2003年至今,針對戰後臺灣小學美術教師培育歷史的研究成果。書中探討戰後初期的師範學校藝師科、普師科,歷經師專、師範學院,以迄教育大學時期;探討面向包含時空背景、教育政策以至課程、師資和培育成果等層面。以美術史、教育史與社會史之觀察視角,回顧1946年至今,關於臺灣小學美術教師培育制度的發展變化。期許透過此書臺灣美術教育、人才培育,以及臺灣美術發展之重要性。
2018.06.24
本會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合辦「2018年台中藝術博覽會」,並請莊育振理事當策展人及張乃予會員共同協助博覽會相關事宜。
策展人莊育振教授規畫「虛實之間」(Between Object and Objecthood)雕塑徵件作品展。此次台中藝博於7月22規劃「台灣當代雕塑探究」系列講座,與東海大學美術系段存真助理教授對談。
2018.06.24
朱銘美術館雕塑研究2018.5 No.19-本會秘書長白適銘、會員殷寶寧及施慧美刊載經典翻譯、學術論文與校園雕塑巡禮文章。
白適銘發表經典翻譯〈「日本雕刻的近代」系列翻譯(五)雕刻的社會史-從銅像到公共藝術〉。
殷寶寧發表學術論文〈以設計人類學反思學校設計過程初探:阿里山達邦國小個案研究〉。
施慧美發表校園雕塑巡禮文章〈臺藝大校園雕塑藝術作品介紹之五:來自國外藝術家的公共藝術品〉。
2018.06.27
本會理事陳曼華博士將於本周六於李梅樹紀念館進行「臺灣現代藝術與文化外交:1950-1970年代的聖保羅雙年展」講座。臺灣於1957-1973年間參加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官方動機是源於政治、而非關藝術,一方面將參加該展視為與中共爭奪國家發言權的外交角力場域,另方面期望透過得到獎項證明國家實力,導致徵選參展作品的標準刻意迎合想像的「西方」標準,錯以為只要抽象畫便是創新的藝術,這樣的理解卻在無意間成為當時創作風格守舊的臺灣畫壇中一股改變的推力。
此處的「西方」,並非一個具有明確界限的地理區域,而是加上了引號、隨著歷史與文化因素的交融所形塑,想像地理中的所在,其中投射了進步的國際社會之意象。臺灣藝術界將參加聖保羅雙年展視為進入國際藝術中心的指標,耐人尋味的是,此展正是由於巴西現代藝術企圖突破被置於世界邊陲位置而創辦。亦即所謂的「西方」,其實是受文化政治所影響的想像,構成了臺灣現代藝術發展過程中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觀,並延續至今。
2018.07.06
本會會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賴瑛瑛著書” The Museum and Its Social Significance—Aspects of Museums in Taiwan ”(博物館的社會價值—台灣博物館面面觀),全書為全英文,集結作者當今台灣博物館實務論文集,主要描繪台灣博物館專業人員如何將博物館理論實踐於日常博物館事務,及他們的理念如何回應到博物館的價值,以及回應到當今的藏品管理、公眾服務、治理、技術提升、宣傳及全球化的議題等。本書涵蓋的概念與實務希望能引起更多專業領域與機構的討論及跨文化交流的想法。
2018.07.14
本會團體會員「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台灣新興藝術與傳統文化。第六屆鴻梅新人獎徵選,歡迎報名參加!
2018.07.17
馬祖藝術家曹楷智委託本會進行藝術作品鑑價。
2018.07.19
辦理第一屆第七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2018.07.20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辦之「2018台中藝術博覽會」於7/19舉行開幕記者會。因本會此次與畫廊協會特別合作,規劃專題特展、藝術講座,與雕塑美學散步道圖文編寫,本會廖新田理事長偕同學會賴明珠理事、林明賢理事、余青勳理事、林以珞監事、石隆盛監事、白適銘秘書長共同出席開幕記者會支持祝賀!
學會此次邀請莊育振理事規劃專題特展「虛實之間」於台中日月千禧酒店0918展間展出,學會廖新田理事長也親自與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國立臺灣美術館蕭宗煌館長、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導覽解說,此次徵件展出藝術家宋璽德、彭譯毅、蔡承諭、喬治菲林、黎志文、馬拉里、子問、林宇坤、梅丁衍九件精彩作品。
「2018台中藝術博覽會」於7月20日至7月22日於台中日月千禧酒店舉辦,來自海內外共61間畫廊參與,搭配年度主題「城市尋履:雕塑風景」聚焦於城市姿態萬千的雕塑創作與生活美感的精緻體驗。此次博覽會亦規劃四場系列講座,其中一場為學會邀請理事台中教育大學莊育振教授與東海大學美術系段存真博士與談。
2018.07.28
帝圖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本會進行藝術品鑑價。
2018.07.31
本會會員鄭友寧完成碩士論文「台灣美術史展覽文本中的詩學與政治學(1982-1997)」。研究1982年開始由文建會主持建構台灣美術史,解嚴後台灣之美術環境解禁,並於1990年代到達台灣美術的研究高峰,解嚴對政治與言論的開放,使臺灣美術發展、展覽與研究都發展出新的空間。本研究透過展覽詩學與展覽政治學,梳理臺灣美術史展覽的變化,解構臺灣美術史展覽的論述建構,探討美術史主體性如何在展覽中被塑造、顯現,以及背後蘊藏的認同意識。此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為學會理事長廖新田教授。
2018.08.02
本會理事長廖新田教授、會員蒲浩明於「1+塑X3 朝倉暨蒲添生三代雕塑展專冊」分別撰寫序「百年『塑』人」、「溯.塑」,剖析蒲添生之雕塑及對臺灣藝術之重要影響,與蒲添生家族三代之故事。理事施慧美、會員蒲浩志分別撰寫「寫實與美感的追求者—蒲添生雕塑風格之初探」、「跋/孺慕」,梳理雕塑家蒲添生不同時期之雕塑風格,與展覽促成與過程協助之推手。
2018.08
學會第六期通訊出刊,本期邀請本會莊育振理事擔任主編,以「虛實之間—台灣雕塑藝術的轉折 」為題,輯選了三篇關於台灣雕塑藝術相關的研究論文,第一篇為張乃予〈2018年台中藝術博覽會-延著臺中市找尋藝術家的步履,沿途欣賞雕塑之美麗風景〉。第二篇為胡惠鈞〈「勢」的結構:家庭身體視域下的陳夏雨(1917-2000)創作主體價值〉。第三篇為施慧美〈白色恐怖時代下的雕塑—蒲添生〉。 會訊中簡要分享學會與會員動態,及介紹台灣藝術史相關專書與會員專書。
2018.08.22
本會2018年高美館參訪活動預定於8月25日(六)下午展開。邀請會員一同參觀高雄市立美術館的「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與「靜河流深」請館方為學會進行導覽,歡迎各位會員踴躍參與交流!
2018.08.30
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於8/28拜會2019研討會合作單位──台灣創價學會洪玉柱副理事長。台灣創價學會多年推動台灣美術不遺餘力,與本會推廣理念相近,會談中雙方交流推廣台灣美術之經驗,及與該會同仁一同商談明年研討會合作相關事宜。
台灣創價學會為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團體會員,2003年起以「文化尋根 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作為策展主軸」,邀請台灣具有傑出藝術成就與影響力的藝術家,在全台9個藝文中心巡迴舉辦展覽,落實推動「藝術社區化」,提升社區民眾藝文素質,並期透過文化尋根,構築脈絡清晰之藝術長河。
2018.09.07
本會第6期通訊出刊。本期邀請本會莊育振理事擔任主編,以「虛實之間—台灣雕塑藝術的轉折 」為題,輯選三篇關於台灣雕塑藝術相關的研究論文:第一篇為張乃予〈2018年台中藝術博覽會-延著臺中市找尋藝術家的步履,沿途欣賞雕塑之美麗風景〉;第二篇為胡惠鈞〈「勢」的結構:家庭身體視域下的陳夏雨(1917-2000)創作主體價值〉;第三篇為施慧美〈白色恐怖時代下的雕塑—蒲添生〉。
2018.09.13
2019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年會暨研討會公開徵稿,2018年11月30日為論文摘要截稿日。於2019年3月30日(六)、3月31日(日)辦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徵稿主題如下:
一、大會主題:臺灣美術史 ←→ 博物館
二、一般議題:臺灣藝術/美術中的人、事、物
三、附加議題(與台灣創價學會合作):民間團體與臺灣美術史的建構
2018.09.14 ·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完成製作之「臺灣美術簡史」中英文摺頁,12段主題由9位學者負責撰寫,名設計師游明龍老師操刀設計,新竹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
本摺頁為2018學會年會紀念品(2017年會為紀念章),廖理事長曾帶到美國藝術年會發送,大受歡迎。2019學會紀念品設計中。為提供各界作為國際文化交流之用,「臺灣美術簡史」中英文摺頁已於學會網站上線。請參閱:http://www.twaha.tw/?p=1711
2018.10.28
機制‧移行‧內外—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於今(2018)年 11 月 17 至 18 日,假國立臺灣美術館演講廳盛大舉行。
國立臺灣美術館為落實文化部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之「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透過學術研討會相關學術交流活動,以及學科間跨域合作,呈現最新學術趨勢及對話成果。
此研討會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策劃、執行,擬定機制‧移行‧內外等議題作為研討重點,跳脫過往專以史料、圖像為對象的研究方法,融合組織、材料、媒體、策展、市場等多維機制,檢視其間的互動關係與連結效應,重塑臺灣美術史的當下意義。
本會為協辦單位。研討會與會學者有本會廖新田理事長,黃冬富、賴明珠、林明賢、蔣伯欣理事,白適銘秘書長,潘安儀顧問會員,盛鎧會員。
2018.10.31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本會舉辦「2018鴻梅新人獎巡迴展」,以結合創作、評論與展覽的方式,支持青年從事藝術創作與藝術評論。
「2018鴻梅新人獎巡迴展」由第四屆鴻梅新人獎西畫創作類得獎者─范思琪、陳柏源、張如安、張庭甄、蔡鎮澤,以及藝術評論類得獎者─羅倩、郭朝淵、彭康家、許懿尹、邱廷浩共同參展。透過創作、評論與主題策展相互結合的方式,增進藝術創作之動能。
[台北展場]
開幕式暨藝評發表會:2018年11月6日 12:30-16:30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6日至11月18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際展覽廳
2018.11.6-18
本會與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合作之「2018鴻梅新人獎」於2018年11月6日至11月18日假臺藝大國際展覽廳,並於11月15日舉行2018年鴻梅新人獎開幕式暨藝評發表會。
藝評發表會中邀請學會秘書長白適銘教授、學會理事賴明珠副教授擔任主持人,邀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蔡幸芝老師、施慧美老師、姜麗華老師,以及成功大學陳明惠老師、學會賴明珠理事針對此次五位藝評發表者進行評論。
2018.11.28
耗時兩年,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自主研究成果《同心圓:大學台灣藝術史教師實訪錄》將於年底出版。十五位教授台灣美術史的大學老師,剖白教學上的心路,有自學歷程、教學甘苦、學術視野、制度建言、理念價值、觀察批判…更綜合了焦慮、掙扎、失望、孤獨、堅持及滿滿的期待、熱情。對於文化與藝術教育領導者,有意投入台灣美術史研究或教學者,或喜愛台灣美術的人來說,這本書是非常珍貴的田野資料、決策參考與故事。因為本書的集結,這些分別的行動成為集體宣言:台灣藝術史的重建,已有人另闢蹊徑,並期待形成台灣美術的康莊大道。
2018.12.01
本會201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徵稿,因應眾多反應,為鼓勵更多的書寫參與及優秀研究文章交流討論,延長徵稿收件日期至12月7日(五)止。
2018.12.04
《臺灣美術》學刊第114期收錄四篇文章,其中兩篇為本會會員:賴明珠撰寫〈圖之內外——清代臺灣輿圖的多重意涵〉、林香琴撰寫〈彩墨話人生:鄭善禧戲曲創作系列〉。
2018.12.18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將於2019年1月5日(週六)下午,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一樓舉辦聯合新書發表會,發表學會耗時兩年自主研究成果《同心圓:大學台灣藝術史教師實訪錄》,以及年度會員出版專書。
黃冬富《戰後臺灣小學美術師資養成教育》、《南部展》,廖仁義《審美觀點的當代實踐》、《臺灣美術全集:廖修平》,陳明惠《當代策展藝術及實踐》、邱琳婷《The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into Contemporary Art:The Artistic Realiz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Art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TUDY OF PROFESSOR I-HSIUNG JU》,殷寶寧《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廖新田《痕紋・印紀:周瑛》。
2018.12.22
帝圖科技文化公司委託本會進行藝術品鑑價。
2019.01.05
辦理第一屆第八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2019.01.05
1月5日學會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2018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聯合新書發表會〉,發表學會耗時兩年之自主研究成果《同心圓:大學台灣藝術史教師實訪錄》一書,及2018年學會會員出版八本專書。發表會中,〈同心圓〉一書十五位受訪者中九位受訪大學教師到場,分享受訪過程的感想、教授台灣藝術史課程之經驗與心得,發表會中受訪者也提到台灣藝術史在教育中極需被重視扎根與推廣之想法,2018年出版專書書籍的會員也於會中同時一起發表分享。
學會新書《同心圓:大學台灣藝術史教師實訪錄》,本書作為學會今年3月份年會會員紀念品(完成繳費者)。
2019.01.18
《臺灣美術》學刊第115期收錄四篇文章,由本學會蔣伯欣理事、陳曼華理事、盧梅芬會員、林明賢理事撰寫。
蔣伯欣/從「近代」到「當代」:臺灣美術史分期的再思考
陳曼華/國族與鄉土:從文化造型運動看1970年代藝術場域中的「臺灣」概念/
盧梅芬/原住民藝術「歷史化」的限制:國家博物館知識分類治理術中的時間秩序林明賢/鄉土歌頌——席德進的繪畫與臺灣
2019.1.23
本會會員、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邱琳婷於今年的6月1日到8月31日,以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Fulbright visiting scholar)的身分,到美國華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研究訪問,並出版專書《The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into Contemporary Art : The Artistic Realiz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Art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TUDY OF PROFESSOR I-HSIUNG JU》。
2019.02.2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史研究中心即將於2月26日進行揭牌儀式。為深化臺灣藝術史在研究、出版、教育及推廣等不同層面之學術成果,透過師大美術系校友留校作品藝術成就之綜合探討,及回應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之前瞻計畫目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成立「臺灣藝術史研究中心」,以發揮臺灣藝術史研究、出版、教育及推廣功能,以及建置臺灣藝術史之資源、人力、資料及知識網絡,並且承接國內公私單位之產學、建教合作計畫方案、自主規劃年度研究計畫,以形塑師大及師大藝術學院成為臺灣藝術史之研究重鎮 ,藉以促進資源、人力、資料及知識網絡之學術交流。本會白適銘祕書長擔任該研究中心主任。
揭牌時間:108年2月26日(二)上午10:15
揭牌地點:師大美術系館506室
2019.03.10
台灣文化獎於3月6日公布得獎名單,由師大榮譽教授─王秀雄、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長、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廖新田,澳洲國家大學榮譽教授、目前在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任教及兼任該校台灣藝術檔案中心主任蔣伯欣獲獎。
2019.03.12
公告:學會財務吃緊,需要大家幫忙!
2019.3.25
3/25美術節,本學會成立三週年紀念!
2019.03.30
召開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及第二屆第一次理事與監事聯席會議。
會員大會針對學會三年來成果、未來學會活動與會員分享報告,同日逢第二屆理監事選舉,會中選出學會第二屆理監事:
理事名單為:白適銘、廖仁義、賴明珠、余青勳、李思賢、林以珞、姜麗華、施慧美、胡懿勳、 莊育振、鄭友寧、鄭政誠、龔詩文
監事名單為:盛鎧、黃智陽、劉碧旭
理監事會議選出理事長與常務理事、常務監事,同時理監事會決議通過聘任第一屆廖新田理事長為學會榮譽理事。
感謝第一屆創會至今三年中協助推動學會會務的理監事,學會持續由第二屆理監事推廣並監督會務發展。
第二屆理監事名單如下:
理事長-白適銘
常務理事-廖仁義 賴明珠
理事(依筆畫順序)-余青勳、李思賢、林以珞、姜麗華、施慧美、胡懿勳、 莊育振、鄭友寧、鄭政誠、龔詩文
常務監事-盛鎧
監事-黃智陽、劉碧旭
秘書長-陳曼華
榮譽理事長-廖新田
2019.03.30-03.31
本會假台灣創價學會舉辦年會曁學術研討會,黃光男教授揭開序幕,於3/30上午為大會進行主題演講「台灣美術發展與博物館建立」;於3/31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副教授黃心蓉博士進行演講「藝術史與美術館的專性互利共生關係」。
感謝兩位講者的精采演說,以及15位發表者的研究論文與場次的主持與評論人、綜合座談的諸位學者座談,也感謝合作單位台灣創價學會的協助,最後誠摯感謝這兩天與會的會員、參加者對台灣美術史與學會的支持。
2019.04.24-25
「兩岸當代抽象藝術交流展」於4月24日在國立國父紀念館開幕,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長期關注於台灣藝術史的發展與研究,除自主研究與研討會外,更期望透過與藝界合作,加深研究與實務之間的關係。因此本次交流展由學會與藝術家陳正雄老師合辦,協助展覽申請與研討會舉辦;本展為陳正雄老師發起,聯合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及王端廷教授,邀請台灣與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抽象藝術家共24人參展。期望能透過這次的展出及研討會,回顧台灣與中國抽象畫的發展歷程,創造兩岸藝文交流的平台。
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在致詞中表示,期望能透過藝術展覽交流,促進兩岸藝術與文化的相互了解。而國父紀念館梁永斐館長則表示,本展為30年來,台灣所舉辦規模最大的兩岸抽象藝術交流展。
當日參展藝術家陳正雄、莊普、賴純純、胡坤榮、薛保瑕、劉永仁、林鴻文、陶文岳,以及中國參展藝術家馮良鴻、袁佐、馬可魯親至現場外;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名譽教授王秀雄、策展人蕭瓊瑞教授、台灣創價學會副理事長洪玉柱、科見藝術文教基金會總經理侯光杰、前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蘇瑞屏皆到場共襄盛舉。
「兩岸當代抽象藝術交流展研討會」由本會廖新田理事長擔任主持人,白適銘秘書長、蔣伯欣理事擔任與談人。
2019.05.26
2016年5月,波蘭第一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在國立臺灣圖書館的支持下,於亞捷隆大學語言學院成立。為了從不同的角度持續推動中國和台灣的定期活動,漢學研討會成為年度國際學術活動、漢學研究的跨世代會議。
在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成立三年後,也就是今年,與會者將聚焦於中國藝術史議題。系列講座由本學會會員張省卿教授主講,講座以六個範圍和六個主題介紹了中國藝術史的發展,包括六個主要項目:城市、園林、建築、繪畫、雕塑和手工藝品,將展示介紹、分析和解釋中國歷史上各種藝術發展的特點,探索藝術技巧、工藝風格、藝術價值、歷史意義和人文意義等。
2019.05.31
國圖邀集收藏學會論文集,學會於2019.5.31寄發學會2018年、2019年學會年會暨研討會論文集供國圖收藏,以使更多讀者能了解學會辦理研討會的內容,更能了解學會辦理之活動。
2019.06.05
為推動臺灣美術研究風氣,提升美術史研究的能量,培育人才和凝聚對臺灣美術史之價值與認同的共識,假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臺灣美術經典講座暨新秀論壇」,論壇分「經典講座」與「新秀論壇」二部分。本會白適銘理事長、李思賢理事擔任評論人。
2019.06.05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以1930年代現代主義的臺南詩社為核心,展開關於二十世紀初至1940年代國際性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與東亞前衛性等論題的歷史重塑、美學思辨及理論等層面的探尋。並舉辦四場論壇,邀請策展人與學者闡述展覽構想與理念,及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相關發展歷程。
6月29至30日於國立臺灣美術館演講廳,本會賴明珠常務理事、蔡家丘會員擔任主持人,邱琳婷會員擔任與談人。
2019.06.11
本會會員陳明惠策劃「女藝。匯: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此展承接過去半個世紀女性藝術家的努力與集結,以當代藝術創作作為手法,透過藝術展演的形式,以檢視女性自身、生命與情感,並探討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對於當今社會之觀察。6月22日於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七樓舉辦論壇,主題為「當代女性意識與多元題材創作」及「從影像、藝術角度匯聚當代女性意識面貌」。
2019.06.13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擔任《生命的旋律—李石樵紀念特展》策展人。此展規劃「人間賦格」、「風景和弦」、「生命獨吟」、「符號變奏」等四個展區,展出共33件代表性巨作,創作年份橫跨日治到90年代。並於6月15、29日、7月13日、8月10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第一展覽室舉辦展覽專題講座。
2019.06.14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於6月29日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舉辦關於台灣畫壇大師李石樵之四場系列講座,主講〈走向群眾—談李石樵繪畫創作中的社會觀察 〉。
2019.06.15
本會林以珞理事帶領的朱銘美術館研究部,策畫於 2019年推出「相/像:朱銘雕塑與影像的形構」研究展,以雕塑及攝影在創作過程,皆將面臨的思考脈絡為基礎,分為三展區:相像之間、紀實之外、形塑之像。展期為2019年6月22日至2020年6月21日。
2019.07.19
本會董維琇會員獲邀參加由國際亞洲研究中心與法國亞洲研究聯盟所主辦的「第11屆國際亞洲學者年會」(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於2019年7月16日至19日在荷蘭萊頓大學舉行。期間發表論文〈環境美學在台灣:透過藝術的社會實踐復興〉(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in Taiwan: Revival Through Social Art Practices)。
2019.08.07
本會理事李思賢教授擔任策展人,假彰化縣立美術館策畫「靜墨自然-彰化縣立美術館書畫典藏特展」。以「靜墨自然」為題,規劃「傳藝書學」、「寄寓山水」、「清雅簡澹」、「文人逸靜」等四大單元。展期為2019年8月6日至10月12日。
2019.08.08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擔任《生命的旋律—李石樵紀念特展》策展人, 8月10日下午於新北市藝文中心第一展覽室進行專題演講「獨奏與變奏:李石樵社會寫實風格中的顯與隱」。
2019.08.12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Channel+節目「博物大玩家」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由本會榮譽理事長、國立歷史博物館廖新田館長主講「愛上臺灣美術史」單元。
2019.09.13
本學會與財團法人鴻梅文教基金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合作,舉辦「2019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暨新人獎藝評發表會,以結合創作、評論與展覽的方式,支持青年從事藝術創作與藝術評論,並藉由展覽讓大眾參與欣賞藝術,感受藝術帶來的美好與感動。
9月19日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舉辦藝評發表會,與談學者包含本會白適銘理事長與陳曼華秘書長、會員張省卿教授與董維琇副教授。
2019.09.17
文化部主辦「藝術檔案典藏、修復與管理實務」工作坊,其中「藝術檔案與臺灣美術史的書寫」,本會邱琳婷會員擔任課程講師。
2019.09.19
由本會會員、臺灣藝術檔案中心蔣伯欣主任擔任計畫主持人的「共振現的將來:藝術檔案與美術館知識體系」研討會,於9月29日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享吧、工作坊舉辦,本會廖新田榮譽理事、白適銘理事長、賴明珠常務理事、盛鎧常務監事,及會員蔣伯欣主任、柯人鳳執行長,分別以主持人、評論人或發表人的身份參與活動。
2019.10.04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策劃「棲地寓言—王紹強、宋璽德雙個展」,於「2019典亞藝博 (Fine Art Asia)、水墨藝博(Ink Asia)」中展出。地點在香港會展中心3號展廳公共藝術專區,展期為2019年10月4至7日。
2019.10.04
本會會員、國立成功大學創產所陳明惠副教授假嘉義市文化局策劃展覽,以「直到今日」為標題,將嘉義藝術發展脈絡,集結過去約一個世紀的嘉義前輩藝術家作品,到當代新生代藝術家的創作,展出作品跨越不同世代,呈現過去與今日。展期為2019. 10月5日至11月24日。
2019.10.04
本會理事、東海大學美術系所李思賢教授所策劃「靜墨自然-彰化縣立美術館書畫典藏特展」進入展覽尾聲(至10月12日),並於10月5日舉辦演講「臺灣書畫發展源流與脈絡-從《靜墨自然》談起」。
2019.10.05
本會會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蔡家丘助理教授,受邀擔任臺灣美術史輪廓重新對焦——「穿越聚─今昔文青大集合」系列講座講者,於10/19在新北藝文中心主講〈藝術家的修羅場—官展與畫會組織〉。
2019.10.08
2019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邁入第26周年。承繼前兩年的戰後台灣藝術史主題,本會白適銘理事長今年仍受邀策劃「越界與混生 — 後解嚴與台灣當代藝術」展覽,以29位當代藝壇活躍的藝術家創作脈絡為文本,梳理出1980年代至2000年之間當代藝術發展的相關議題。
2019.10.09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林以珞理事與會員國立臺灣美術館林振莖助理研究員將於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假朱銘美術館舉辦的「藝樹:戰後雕塑多樣性的探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講者。
2019.10.17
2020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公開徵稿, 學術研討會徵稿主題如下:
一、大會主題:台灣藝術史 ←→ 性別研究
二、附加主題:女性自我凝視的性別意識
三、一般議題:台灣藝術中的人、事、物
2019.10.25
本會姜麗華理事於2019年撰寫的攝影專書,由臺灣藝術大學出版中心發行、五南出版的《臺灣近代攝影藝術史概論:1850年代至2018年》,主要梳理發生在臺灣的攝影藝術之進程,從眾多臺灣攝影史專家的說法、攝影相關評論與西方影像理論書籍,以及重要的攝影美學專書、攝影集和展覽目錄等參考文獻,釐清臺灣近代攝影藝術史的發展。
2019.10.26
本會常務理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廖仁義所長,以及本學會監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劉碧旭老師,假心晴美術館共同策劃「當代心情,筆墨四家:李振明、程代勒、莊連東、孫翼華」展覽,展期為2019年10月26日至12月8日。
2019.10.29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致力於臺灣美術史的研究與推廣,為配合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於10月出版《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叢書作者包含本學會白適銘理事長、賴明珠常務理事及盛鎧常務監事,審查委員包含本學會廖新田榮譽理事及廖仁義常務理事。於10月28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行新書發表記者會。
2019.10.31
本會獲2019年度文化部視覺藝術類補助申請計畫─「臺灣美術通史(中英文版)出版計畫」,本計畫分二年二期,逐步蒐整、編撰與翻譯,最終預計完成臺灣美術通史之中英文兩版。
為落實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之「重建台灣美術史」政策,試圖結合台灣美術史既有之研究成果與文獻脈絡,並邀請台灣美術史領域之學者專家立基於當代的時空角度,重新加入更多面向的當代史觀與批判精神,不僅是作為史觀脈絡再梳整,更是延展出台灣美術史於當代中的深度與廣度;最終,本計畫希冀得以撰述出版一套兼具學術價值,亦能雅俗共賞的台灣美術專書全集,
以達成推廣與教育的文化目的。
除此之外,外國學者長年以來於學院中的教學課程中,始終沒有一套專屬台灣美術史的英譯教科書;而為此,本計畫企劃再行英文版的翻譯計畫,使得台灣美術史能夠走出區域性的研究視野,期許能夠透過台灣美術通史的再版與翻譯,吸引國外更多的學者與青年學子得以共同關注台灣美術史,促使台灣美術史與世界美術史的脈絡得以銜接,進而產生更緊密的結合和共鳴。
2019.11
本會獲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進行「2020文化記憶庫AR藝術專案」,屆時將於2020年9月邀請學者舉辦台北文化地景走讀活動,透過日治時期畫作及AR影像效果的結合,穿越時空、比對歷史景觀的歷史變遷,形塑社會大眾的文化記憶及土地認同。
2019.11.10
本會董維琇會員於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華人視覺藝術中心(CCVA)第12屆年會發表論文,探討的案例為吳瑪悧老師的《旗津灶咖》社會參與式藝術計畫(From Social Art Practice to the Awakening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Case Study of Cijin Kitchen)。地點於利物浦泰特美術館。
2019.11.13
本學會白適銘理事長於11月16日下午參加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指導、流域美學藝術創生行動舉辦的「漫漫舢 漫談會」,同藝術家姚瑞中、涂維政,與浮潛計畫、產製淡水河創作團隊等新世代的創作者們進行與談。
2019.11.17
本會姜麗華理事於宜蘭美術館「重返真樸—邱錫麟人間攝影展」擔任策展人。本展攝影作品劃分成四大子題陳列:「人間有情」、「人間有善」、「人間有美」、「人間有愛。」展期為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3月1日。
2019.11.30
本會榮譽理事廖新田館長於《臺灣研究國際學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簡稱IJTS)第二卷第二期(2019年9月)刊登文章,評論由Sophie McIntyre撰寫之《Imaging Taiwan: the Role of Art in Taiwan’s Quest for Identity (1987–2010)》,該期期刊現已於網路發布。
2019.12
本會獲國藝會2019年第2期常態補助「第二屆推動台灣藝術史書寫暨相關社群平臺建置與研究計畫」,將進行兩項計畫執行,一為舉辦「第二屆台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研習營」,以「多元史觀的建構」、「跨領域經營」、「社會與藝術的關係」等三大面向,邀請學者進行講談,藉由研究經驗與學術成果的一手分享,培育並提升青年學員的研究撰寫能力。另一為每月舉辦「藝術輕對談」講座計畫,邀請畫家、畫家家人、收藏家、畫廊經營者、拍賣專家等,從不同角度及角色,提供聽眾對藝術產生更為豐富寬廣的認識,活動全為免費。
2019.12.02
本會會員殷寶寧教授所著,於11月出版《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修澤蘭是臺灣戰後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作品具高度表現性與雕塑性。設計作品類型多元,包括學校、教堂、火車站等,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為陽明山中山樓、花園新城與衛道中學聖堂。
2019.12.03
本會會員蔡耀慶博士擔任策展人、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所籌辦的「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特展,從「線條」出發,以筆墨精神梳理近現代臺灣美術發展的三條脈絡:本地、中國、日本。
亦舉辦學術系列活動,本學會榮譽理事廖新田館長、會員蔡耀慶博士與邱琳婷博士將擔任其中的與談人與講者。
2019.12.03
本會曾長生會員於12月15日在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舉辦「2019藝術與設計國際研討會」中擔任主持人。
2019.12.10
今年在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支持下,108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共計出版10冊,包含本會白適銘理事長著《春望.遠航.秦松》、會員蔣伯欣教授著《綠舍.創型.莊世和》及會員盧梅芬教授著《尊嚴.容顏.哈古》。審查委員包含本學會廖新田榮譽理事及會員蔡家丘教授。
2019.12.13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受邀擔任策展人,於台東美術館策劃展覽「迴·游—尋找再棲地與物質記憶」,展期為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2月16日,參展者包含陳建北、賴純純、顧何忠、陳永賢、姚瑞中、潘娉玉、安聖惠、黃敏俊、楊子強、簡志剛、姚仲涵與王曉捷等12位藝術家。以「移民」為展覽核心,藉由平面繪畫、影像、錄像、雕塑、立體裝置等媒材,在探討人在雜沓與紛亂的生活態樣變遷中,產生何種身心狀態與視覺認知的轉移與迴游,最終如何找到一種相對性的安身立命的憑藉,以及呈現何種物質記憶的痕跡。
2019.12.17
帝圖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本會進行藝術品鑑價。
2019.12.29
本會賴明珠常務理事著《鄉土凝視:20世紀臺灣美術家的風土觀》於2020年1月出版。本書收錄共八篇論文。以戰前及戰後共15位臺灣美術家的繪畫作品為分析文本,內容緊扣著臺灣戰前的「地方色彩」口號,或者戰後60年代的「正統國畫之爭」、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等美術史背景脈絡,臺灣在外來政權的知識架構中衍生出「地方」與「中心」、「非正統」與「正統」、「鄉土」與「現代」等對立的思維辯證關係,進而影響其視覺創作的取向。
2019.12.29
本學會會員鄭政誠教授將於2020年2月5日上午,在「知識再造—重現歷史印記中的寶藏 研討會」中主講〈從《共榮報》看印尼華人在日軍佔領下的日常生活(1942-1945)〉。
2019.12.30
本會會員陳明惠副教授擔任策展人於台中大象藝術空間策劃《身體宣言:林珮淳個展》,於2020年2月1日下午舉辦座談會,白適銘理事長擔任與談人。
2020.01.05
本會廖新田榮譽理事長受邀擔任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寶島美術館」的主講人。講題包含:1.美術報馬仔、2.藝術答嘴鼓、3.文化趴趴走。該節目的時間為每週二 10:05至11:00。
2020.01.08
本會會員林素幸副教授帶領國立臺南藝術大學8位碩士生和國立臺灣文學館合作策展「無巧不成書──裝幀易容的旅程」(Ties That Bind- More Than Just Books)展覽,展出橫跨2500年的珍貴藏書,展期為2019 年 12 月 27 日 至 2020 年 04 月 12 日。
2020.01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與傅狷夫書畫學會羅振賢理事長及林錦濤秘書長進行「傅狷夫書畫資料庫計畫」第二期簽約。
2020.01.23
恭喜本學會常務理事賴明珠教授,今年度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史物論壇》專刊的主編。
2020.02.04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偕同高甄斈執行秘書至台灣創價學會至善文化會館進行鑑價開會及參訪。
2020.02.09
本學會理事李思賢教授擔任〈莫逆於心──台日書法交流展〉主持人,2月3日上午於彰化縣福興穀倉舉辦座談會。
2020.02.24
賀!!!
本會於日前獲全美規模最大的藝術研究團體「美國大學藝術學會」(The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of America, CAA)認可,成為正式團體會員。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暨本會榮譽理事長廖新田表示,CAA每年有數千人參加年會並舉辦逾百場學術研討會,學會入會將享有以團體名義於年會推廣、發表台灣美術研究的權利,有助於台灣美術的世界交流,也可望更國際化。
美國大學藝術學會,簡稱CAA,成立於1911年,是美國藝術史領域極其重要的學術機構,幾乎涵蓋西方或東方、近代或古代的各個領域。CAA網站上的書評專區提供十分詳細的書籍內容介紹與評論,這些書籍不只限於藝術史領域,還包括宗教研究及歷史研究。
2020.02.25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於2月25日代表學會,拜訪嘉義市立美術館賴依欣館長,雙方針對地方美術館經營與台灣美術史建構的雙向匯通問題,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流。賴館長亦介紹未來對於美術館的經營及規劃,白理事長進行回應,並介紹本會會務的各項推動,期許將來能持續合作與加強交流,共同為台灣美術史的重建工作,創造更多成果,以饗觀眾。
2020.03.17
本會為培育有志從事台灣藝術史研究之青年學子,拓展其學術視野及跨領域論述能力,特舉辦「第二屆台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研習營」。研習內容包含:「多元史觀的建構」、「社會與藝術的關係」、「跨學科經營」等三大主題。
研習時間因受中國武漢肺炎(COVID-19)影響,原定於3月14至15日,調整至4月18至19日,因報名踴躍,原訂錄取20人,增開名額至78人。
本會廖新田榮譽理事長、白適銘理事長及陳曼華秘書長將擔任主講人。
廖新田─〈我如何寫台灣美術史:夾敘夾議 有故事有道理〉
白適銘─〈美術中的文化保存:日治時期文化資產、城市博物館概念之形成〉
陳曼華─〈在地視角的藝術書寫〉
2020.3.21
原定於2020年3月28至29日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年會暨研討會因中國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關係延期。
今年的研討會投稿報名人數為43人,最終錄取發表人數為30人。聽眾報名踴躍,由116 人錄取96人(含會員報名)。
本會榮譽理事長廖新田擔任專題演講者,常務監事賴明珠、祕書長陳曼華、理事李思賢、盛鎧、龔詩文、鄭政誠、監事黃智陽擔任主持評論人。
會員活動原定於參訪台南美術館,目前因疫情關係延後辦理。
2020.3.22
本學會廖新田榮譽理事長受邀擔任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博物大玩家─愛上臺灣美術史」的主講人。時間為3月16至27日,每週一至五15:05至15:10。該節目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揀選臺灣美術史名作,從名作賞析中帶領聽友讀懂藝術裡的關鍵時刻,也帶來背後精彩的歷史故事與時代意義。
2020.03.25
3/25美術節,本學會成立四週年紀念!
2020.04.05
原定2020年4月18-19日之「第二屆台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研習營」因中國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影響,第二次延期辦理。
2020.04.07
本會廖新田榮譽理事長、邱琳婷會員、徐文琴會員,於3/6、3/7在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專案辦公室主辦「臺灣藝術史的書寫系列演講」擔任演講者;賴明珠常務理事、蔣伯欣會員擔任演講主持人,此次演講側記將於本月的《典藏古美術》雜誌刊登。
2020.04.07
本會姜麗華理事將於4/11在「心起町A空間」舉辦展覽《光景:姜麗華2020攝影個展》。
2020.04.07
本會會員曾長生教授之著作《西方美學關鍵論述》將於5月再次出版。
2020.04.07
本會會員李招瑩副教授於去年底發表〈原住民文物的多重詮釋與展示:以「藝家人-原住民生活技憶」展覽為例〉, 收錄於《藝/異域對話:藝術‧教育‧人類學》, 第63-80頁。
2020.04.09
帝圖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本會進行藝術品鑑價。
2020.05.05
本會於去年底獲國藝會2019年第2期常態補助「第二屆推動台灣藝術史書寫暨相關社群平臺建置與研究計畫」,其中計畫之一為每月舉辦「藝術輕對談」講座計畫,邀請畫家、畫家家人、收藏家、畫廊經營者、拍賣專家等,從不同角度及角色,提供聽眾對藝術產生更為豐富寬廣的認識,活動全為免費。
原定從今年四月至八月辦理活動,因中國武漢肺炎疫情(COVID-19)影響,目前已延至七月份辦理1場,八月份辦理3場,十月份辦理1場,將於市長官邸和式講堂舉辦講座。
2020.05.12
白適銘理事長偕同高甄斈秘書前往台灣創價學會,與該會洪副理事長進行2020年「台灣創價學會【典藏藝術品委託鑑價計畫】」簽約事宜。
台灣創價學會創立近二十年,致力於推廣臺灣美術,於全台各地設立藝文中心,策畫台灣藝術家展覽,努力耕耘使台灣美術於全台各角落生根茁壯。
台灣創價學會近幾年透過展覽之辦理與藝術家接觸,運用展覽盈餘收藏台灣藝術家作品,以期藉由收藏,未來於推廣教育更能有效之發揮,推廣臺灣美術價值。
同時藉由台灣創價學會之努力,亦有藝術家及其家屬主動贈藝術家作品,使台灣創價學會近十年來累積藝術藏品三千餘件。為使藝術品有效的管理,並瞭解學會收藏之藝術家作品於當今藝術市場的價值,以做為日後教育推廣方針之參考,擬委託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進行藝術品鑑價,以更加瞭解收藏品在台灣藝術之定位,使典藏之藝術品於未來教育推廣、展示教育等層面能作更有力的運用。
2020.05.21
本會會員黃芊育老師負責「潮騷─南方高雄在地水墨創作觀念趨向專題展」之展覽專題研究,著〈以當代藝術觀點—看南台灣高雄在地水墨創作趨向〉。
展期:2020年6月6日(六)至2020年7月26日(日)
地點:台北市藝文推廣處一樓展覽廳
2020.06.03
本會獲「桃園市立美術館109年度典藏品研究暨數位建檔計畫」,該計畫係為完備館內典藏品資料,透過研究、訪談及詮釋資料的補實,提高藏品資料的正確性及完整度。藉由典藏品相關檔案資料整理建檔,加速數位典藏成果開放運用,以達到公眾使用之目的,加強社會大眾對臺灣藝術文化之認識,並深植文化資產保存維護之觀念。
2020.06.05
白適銘理事長拜訪廖新田館長,並將榮譽理事長、榮譽會員證書頒贈給館長。
2020.06.13
本會監事黃智陽院長受邀至警廣音樂廳擔任來賓,與李哲藝老師談論創作歷程及音樂。
2020.06.14
本會榮譽理事長廖新田教授發表文章
Taiwan: Nature, Society, Tradi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ENCYCLOPEDIA OF EAST ASIAN DESIGN (New York: Bloomsbury Visual Art, 2020), pp502-505。ISBN:978-1-3500-3647-5
2020.06.15-09.05
白適銘理事長擔任「台灣創價學會【典藏藝術品委託鑑價計畫】」召集人,並開始執行該計畫,鑑價類型別為西畫類、書畫類、雕塑類、攝影類、應用美術類、服飾類、文獻類,依照本會之鑑價服務規範進行鑑價作業。
2020.07.01
本會理事李思賢副教授擔任《文意.書藝.時代印記-桃美館書法類典藏品線上展》策展人,剖析書法的藝術性「書意」與文學性「文意」,以書法美學的複合性論述典藏品的時代意義。重要展品包含:于右任《詩贈心白先生》、傅狷夫《節閬中作》及黃羣英的《象外環中》等作品。
2020.07.02-11.30
本會獲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推展鐵道學術暨文化活動補助計畫,執行「日治時期的鐵道文化:美術史的調查研究計畫」。
本計劃結合新藝術史的研究方式,以「學術研究」、「群眾教育」為宗旨,針對日治時期台灣與鐵道相關連的視覺圖像與議題,重新探討鐵道與藝術發展的關係,包括風土地貌、地景人文等議題,群眾教育為教育講座。
2020.07.04
辦理活動「藝術輕對談:連建興—藝術家的生存戰」。本會白適銘理事長與陳曼華秘書長一同於7月4日下午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和式講堂為第一場講座拉開序幕!
第一場由連建興教授擔任講者,與學員分享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及跨域合作。創作歷程由「心的起點─每個人的童年創傷與夢想織造」開題,講至「1982-鄉土寫實時期」及「連泡泡的藍色時期」;在「金門兵役軍旅」後,意識到除了求職,自己在藝術創作與產業尚還能作些什麼樣的規劃,評估自身的成為藝術家的條件及創作策略,如何在當代藝術環境中維持創作力並不斷進步;「台北畫派時期─80年代的台式表現主義」中以詼諧手法呈現當時台灣80年代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景象;1989-2019的創作走向,以建立風格品牌「荒景魔幻」為主軸,進行荒廢的異想之境、戲劇化的人文欲望劇場、小偶劇場……等系列創作。期間,藉由自身完整的創作經驗,與海科館合作公共藝術指定製作,豐富了跨域視角。台下的學員亦在對談中發問自身在藝術學習時所面臨的情況,希望能在講座中,獲得相關建議。
2020.07.13
本會召開「2019年度文化部視覺藝術類補助申請─臺灣美術通史(中英文版)出版計畫」第一次會議。
2020.07.18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鄭政誠理事受邀擔任2020台中藝術博覽會講座──「《台灣畫廊‧產業史年表》新書發表暨座談會」之與談人。白適銘理事長講述〈從日治時期畫會到當代畫廊:縱觀書寫中的台灣畫廊史〉,鄭政誠理事講述〈藝術的傳播者:臺灣畫廊產業的起飛(1981-1990)〉。
《台灣畫廊‧產業史年表》新書發表暨座談會謹訂於7月18日(六)假台中藝術博覽會期間舉行。畫廊之於藝術產業,不只是關鍵角色,也是中流砥柱。透過畫廊產業史的整理,不僅以學術觀點優化產業發展,更開啟台灣藝術史研究的新視野;《台灣畫廊‧產業史年表》爬梳1960年至2020年台灣畫廊產業的發展歷史,共計五冊,席間特別邀請專論學者與大眾一同參與新書座談。
相關主持人及與談人:柯人鳳執行長(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鍾經新理事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何政廣社長(藝術家雜誌社)、陳長華女士(資深媒體人)、朱庭逸助理教授(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2020.07.24
帝圖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本會進行藝術品鑑價。
2020.07.24
本會於2020年8月1日-8月14日開放活動報名:「穿越與再現─日治時期台北文化時空 實地采風走讀活動」。
本計劃承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補助,以「日治時期(1895~1945)台北區域之時空地景數位考察計畫:以藝術史的視覺檔案為建構核心」為題,藉由對台北市區重要歷史景點史地、藝術資料之重新調查,結合科技媒體進行今昔對比之走讀活動,強化社會大眾之土地認同及文化記憶。
本次活動以「數位典藏」、「學術研究」與「群眾教育」等三大目標為宗旨,同時,為落實國家文化記憶庫之總體目標,並展現本計畫之研究成果,特別於8/30(日)、9/5(六)舉辦「穿越與再現:日治時期台北文化時空」之一日走讀導覽活動,以饗觀眾。
此次走讀活動,邀請台灣文史研究專家—莊永明老師,與台灣美術研究專家—李欽賢老師擔任一日走讀活動的講師,參訪台北市區的4處日治時期重要景點:台灣總督府、新公園、大稻埕、龍山寺。運用藝術史、文史的研究觀點,結合20世紀上半葉台北知名地景之圖像、文獻資料,配合科技展示的運用(AR效果呈現),建構資源共享之統籌平台,將藝術史之歷史知識普及於社會大眾,以收寓教於樂之效。
2020.08.01
辦理活動「藝術輕對談:李宜勳—畫廊產業二代經營者的挑戰」。本會陳曼華秘書長於8月1日下午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和式講堂主持第二場講座!
由亞洲藝術中心李宜勳總經理擔任講者,與學員們分享他從小在父母親合力經營的畫廊下成長的點點滴滴,再到他赴澳求學,爾後考取多項金融執照的情況下,回到自家的畫廊從零開始,期間用自學的方式來彌補部分電腦專業知識的不足,得以在2005年就以先進的系統來分類大量的畫作。他也分享了不少他到世界各國辦展覽的各種趣聞,以及面對困難要如何去克服以及應對。最後他主張藝廊在選擇作品時,要有藝術史的概念,去建立作品的核心價值,而非著重在市場價格。
2020.08.07
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老師於2020年8月7日辭世 ,原訂於2020年8月30日第一場「穿越與再現—日治時期台北文化時空 實地采風走讀活動」取消。
2020.08.08-09.06
本會白適銘理事長及胡懿勳理事,受邀擔任「打開當代藝術的黑盒子」之講師。
晨風當代藝術策畫12場當代藝術講座,邀請學者、藝術家、美術館館長及知名主持人,共10位講者,講述當代概念、創作及行銷可以如何做整體性的規劃。
白適銘理事長於109/8/8(六)下午講述〈展示台灣:當代策展與台灣美術〉、109/8/9(日)下午講述〈「迴‧游:尋找再棲地與物質記憶」策展縁起〉。
胡懿勳理事於109/9/6(日) 下午講述〈當代藝術市場新態勢〉。
2020.08.10
辦理活動「藝術輕對談:林亞偉—如何判斷值得投資的藝術品」。本會陳曼華秘書長於8月10日下午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和式講堂主持第三場講座!
保利香港當代藝術品部門總監林亞偉先生主講。林總監提綱挈領地指出進行藝術投資的四個三個重要指標:真偽性(美學價值)、取得性、流動性,並提醒大眾在進行藝術收藏前,應建立健康的心態,著重藝術鑑賞帶來的心靈財富。
演講介紹了近幾年拍賣市場新興的熱門藝術家,以及長年受到市場肯定的藍籌股(blue chip)藝術家,並進而探討趨勢背後的成因。他也提到,藝術作品的市場價值除了與作品本身的品質相關,畫廊的推動也十分關鍵,因此評估藝術作品市場未來性時可以將畫廊列入觀察指標。
2020.08.19
本會會員陳明惠副教授擔任策展人,著「夏娃克隆啟示錄─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創作展」展覽簡介。
2020.08.22-23
本會為培育有志從事台灣藝術史研究之青年學子,拓展其學術視野及跨領域論述能力,繼2017年之後,原訂於三月中旬舉辦,後因疫情關係延後,嗣於本(8)月22-23兩日,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101教室,舉辦「第二屆臺灣藝術史青年書寫研習營」活動。
本活動自刊載文宣訊息以來即受到熱烈關注,原報名人數在截止日期數日前即高達78名,因顧慮場地關係,最後僅錄取43名。參與學員除來自全台各地之大專院校,更包含藝文、出版傳播等社會專業人士,研習期間積極回應講師提問,會後並提供諸多正面回饋意見。
此演習活動邀請九位不同領域之傑出學者、主編,包含藝術史、社會學、歷史學、地理學、文學、博物館學、藝術媒體等不同領域,進行專業分享及跨域交流,藉以建構多元討論平台,推動台灣藝術史之研究書寫風氣,並往下紮根。
研習內容涵蓋層面豐富,包含:「多元史觀的建構」、「社會與藝術的關係」、「跨學科經營」等三大主題。本屆活動之規劃,特別注重上述領域書寫之方法學、研究議題、問題意識及其與特殊時空背景之間的對應關係,呈現學術理論及運用的最新成果。
本會廖新田榮譽理事長(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擔任第一位講者,講述〈我如何寫台灣美術史:夾敘夾議 有故事有道理〉;蘇碩彬館長(現任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講述〈文學如何寫歷史: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實踐案例〉;孫松榮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電影創作學系代理系主任、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董事)講述〈遷移電影的行動主義:歷史,政治,人民〉;蘇瑤華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助理教授)講述〈美術館與社會參與藝術〉;本會白適銘理事長(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系主任、臺灣藝術史研究中心主任/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講述〈美術中的文化保存:日治時期文化資產、城市博物館概念之形成〉;張弘毅館長(現任臺北市立大學圖書館館長、藝術學院藝文中心主任、歷史與地理學系副教授)講述〈Cultural Trauma :臺灣百年文化記憶 (1860 1960)〉;陳泓易副教授(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講述〈社會與藝術的關係〉;李威儀主編(現任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發行人暨主編)講述〈影像書寫與出版的另翼實踐〉;最後,由本會陳曼華秘書長(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秘書長)擔任壓軸,講述〈在地視角的藝術書寫〉。
本屆研習營之綜合座談在白適銘理事長和陳曼華秘書長的主持並頒發證書後圓滿結束。
2020.08.29
辦理活動「藝術輕對談:何醇麗─于彭藝術家之夫人〈手牽手,一起走:迢迢藝術路〉」。本會白適銘理事長及陳曼華秘書長於8月29日下午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和式講堂主持第四場講座!
講座由已故藝術家于彭先生之夫人何醇麗女士主講,從演講主題「手牽手」起始,回顧起兩人相知相守的一生。何女士感性提及,在她的心中有兩個和于彭的「牽手」意象,一個是開始,一個是結束。開始,是四十年前當他們開始牽起手時,她驚訝地發現兩人的手形與手感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她的手比于彭小了一個尺碼。而結束,是在于彭生命最後一個月,住在陽明山上,每一個緩慢艱難的行進間,于彭總是等著要和她牽手,直到兩人的手牽上才全然的安心。
作為藝術家的伴侶,縱然有許多辛苦之處,但她愛著于彭先生的率真與認真,悉心呵護著他的藝術創作之路。演講中除了回顧了于彭多年來的繪畫與雕刻作品,分享珍藏的于彭以高亢嘹亮的聲音吟唱自創的客家歌謠影片、親筆書寫的動人家書與珍貴的家庭合影。講座中娓娓敘說與于彭相處的點滴,以及許多外人不曾知曉的趣事。
在何醇麗女士的真情傾訴中,觀眾們度過了歡笑與淚水交織的溫馨午後。
2020.09.05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於2020年9月5日(六)如期舉辦「穿越與再現:日治時期台北文化時空」走讀活動,本計劃承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補助,以「日治時期(1895~1945)台北區域之時空地景數位考察計畫:以藝術史的視覺檔案為建構核心」為題,邀請台灣美術史研究學者李欽賢老師擔任導覽講師,分享這些重要地景的歷史背景及有趣故事。
本活動主要走訪處為總督府、新公園、大稻埕、龍山寺四地,為日治時期台北市街最重要的地景,同時行經放送局、原台灣央行總裁銅像處(今更為孔子像)、滿洲國贈送銅牛、蒸汽火車、永樂市場、霞海城隍廟、南街、李春生紀念教會、千秋街、青草巷、剝皮寮、鄧雨賢故居、莊永明故居、陳清汾故居、純粹美術班等地,學員們彷彿歷經一段台北城最精彩而充滿文化記憶的時空之旅。
除由李老師對上述不同歷史景點進行細膩而生動的講解外,本活動更透過科技展示的設計與運用(AR效果),透過日治時期作品與該景點之連結進行今昔對照,讓學員產生遊走於百年畫境與現實場景並置的虛擬世界之感,以收寓教於樂之效。
參與學員與老師互動熱烈,事後在回饋表單中,提出諸多迴響及寶貴建議,以下列舉兩筆作為分享範例:
1.「透過實地走訪的方式來聆聽並了解當地建物歷史及當時藝術家曾生活的情境,比起在課本文字閱讀幻想印象更深,整體走讀路線規劃很流暢,李老師更如同一本活字典,講話有趣又知今適古!棒!」
2.「大稻埕始終最耳熟能詳,但不熟之處感謝老師及主辦方帶領,特別是走入千秋街,真令人收穫良多,建議整合各部門及教育階段資源,可以發揮更顯著效果。」
在細密的路線、景點規劃下,本活動串聯四大景點及其間相關處所,完整呈現日治時期台北市的街道景觀、生活形貌及人文內涵,活動圓滿結束,再次感謝李欽賢老師的導覽與學員的參與,並期待下次的相逢。
2020.09.12-13
本會假國立成功大學創意基地C-Hub舉辦年會曁學術研討會。(待補)
2020.10.23
辦理「2020鴻梅新人獎巡迴展暨藝術評論發表會」(待補)
2021.09.25-26
學會和傅狷夫書畫學會、台藝大書畫系、國父紀念館、台灣創價學會,將於2021年9月25-26日(暫定),假台灣創價學會至善文化會館,聯合主辦「百年春風—近代臺灣書畫教育典範」學術研討會,目前正積極規劃中。